【关于汉字的来历】

在中国,关于汉字的起源有许多传说 。比较有名的有《说文解字》的《尔雅》篇,《吕氏春秋·学海》的《释名》篇,还有《汉字结构图》《文字起源图》等 。这些传说和记载多是从古籍文献中得来的 。如果根据史料,将汉字文字的源头追溯到黄帝时期,那是最好的方式 。因为黄帝很早就开始使用象形文字了,而且他本人非常喜欢使用象形文字 。
一、从象形到形意
《说文解字》解释说:“象,言形也,从于地中 。”象形即指把抽象的图形以形状表示出来 。甲骨文上表现为两个动物之间互相依偎,像一个人相互依偎在一起,这种动作就是象形 。到了西周晚期以后,由于语言文字越来越发达,文字也变得越来越形象、直观:除了常见的形字外,又出现了以神为意义的字形 。所以当时人们把这些形容词称为象形字 。但是到了秦汉时期,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所说的思想领域越来越广阔,再加上文字不像原始先民那样有严格的文字规范,所以,象形字渐渐被人们遗忘了,而形意字开始成为人们的主流语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抽象的词语,这时形意字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常用的文字方法 。
二、汉字与表意符号是如何产生的
古人把文字和符号看作是同一个事物 。一种表意符号代表一个对象同时也表示某种意义 。汉字是用象形文字来表现汉字,它的形状、结构、笔画和表意符号都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大家都知道汉字源于甲骨文,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甲骨文也是表意符号而不是其它文字呢?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象形文字和甲骨文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汉字,只是我们对它只知其名而不知其音罢了 。因为象形文字所代表的意义远比文字更深刻,更有代表性 。
三、最早的文字有哪些?
据《尔雅》载:黄帝所造之书有:《说文》、《黄帝赋》、《左传》、《国语·晋语》、《吕氏春秋·学海》、《淮南子》、《说山》、《韩非子》等 。《尔雅》共收字3491个,《淮南子》收字1572个,《国语》收字1644个,《国语》共收字4288个 。《尔雅》有注本2200多处,而注本最早最完整记载文字就是《国语·晋语》,是中国最早最完整地记录国家地理位置和人文典故的文献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文字基本上都有记载过历史故事,而其它文字都有记载或缺失 。
四、汉字起源于上古时期,与后来“汉字”的出现有密切关系 。
汉字产生于上古时期,与后来的“汉字”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时候也就有了类似于现在的拼音文字这样的新的“标音”形式 。甲骨文是最早出现或创造了汉字象形结构的 。甲骨文由两部分组成:一为甲骨文从母体字,二为附字 。其中附字又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面一部分是附字部首如“心”、“口”;下面一部分则是附字部首如“牙”、“甲”等 。下面部分则是附字部首如“日”、“禾”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