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师节,又称“尊师节”,于1993年8月28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政府庆祝教师节的日子 。为纪念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教育家张岱年先生,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93年9月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宗旨,中国政府于1995年将每年的9月10日设立为教师节 。教师节设立的原因之一是: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由于尊师重教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以及尊师重教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等原因,使我国一些地方兴起了尊师重教的热潮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教师节的由来 。
一、什么是“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他们不仅对人类的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教师具有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古代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曾说:“古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可见古人对教师有多么敬重!
二、尊师重教的传统
自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后,历代统治者对教师的重视与尊重更是有增无减 。明太祖朱元璋的支持下创立大明王朝,就建立了尊师重教的传统 。清朝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把她的老师们尊为“先师”、“太傅”和“太傅大总管”,并在南京建立了“孔子之家庙堂” 。到了民国时期,中国多地纷纷成立了学校,在教育战线上,尊师重教之风盛行着 。比如在一些地区,为感谢教职工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每逢教师节,一些中小学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又如有的地方将教师节与“教师节教育法草案送审稿表决”一同进行,让学生了解教师节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每年都会举办“尊师重教知识竞赛”等活动来丰富教师节活动内容……这些都是对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和做法进行推广与弘扬的有力体现 。
三、设立教师节的意义
从世界范围来看,尊师重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在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源远流长 。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形象,是一种国家宣传和教育方针政策的有力措施,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教育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 。教师节的设立有利于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激励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各类活动 。
四、尊师重技的内涵与重要性
【教师节的由来】
尊师重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早在《周礼》中就有“以师为师”的传统记载,春秋时期的孔夫子曾为老师作诗:“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教无类,有禁必止 。”“以师为魂,明德树人”是中国几千年来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我国一直以来倡导的教书育人思想 。“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肩负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之一;“知行合一”是教师要做到在实际工作中,把自身作为一个完整而高尚的人来看待 。我国在教育事业上实行了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根本举措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格、健全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的接班人;关心教职工工作生活待遇,使教师能安心工作;发挥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企业家对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使广大教师都成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