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碗”是用八种不同的原料做菜肴,并用碗盛装而成 。据资料记载,这种宴席的名称来源于宋元时期中原地区的习俗,一年之中,宋元时期是灾荒年代,粮食价格较高,老百姓难以保证正常食用,只好采取席间筵席宴请 。这就形成了一年一次的“大宴”模式 。“八大碗”以猪肉、羊肉、鸡、鱼、肉等为主,辅以素菜等,有荤有素,非常讲究风味和营养价值 。
1、选肉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传统文化,不能违背,所以在食材选择上就有不同的标准,而猪肉是最重要的食材之一,要选择新鲜的猪肉 。选好猪肉后,需要把猪肉放在清水中浸泡至少10分钟,然后将其沥干 。之后放入高压锅内用大火将其煮熟,煮好后取出沥干表面的水分即可食用 。“八大碗”以猪肉为主料制成原料,所以对五花肉的要求非常高,一般要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 。选用一块肥瘦均匀、不带筋的五花肉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这样的五花肉做出来的菜肴口感才会好上几倍 。
【八大碗的由来】
2、用料
主要是肉类,以猪肉为主,荤菜配菜丰富、讲究 。其中以五花肉和羊肉最为常见,荤菜的特点是脂肪含量低、肥而不腻;素菜则以萝卜、胡萝卜、豆芽等常见蔬菜为原料,以鲜鱼为主要食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除此之外,肉食还以豆腐、粉条、粉丝、豆腐脑等为原料 。
3、煮制
一般有肉的先炖,再煮 。比如:红烧肉不能煮太烂,否则影响口感不说,还容易烂 。肉先煮熟了,然后把肉块切成小方块放在锅中煮制 。肉类的肉和菜一起放入锅中,用大勺翻炒几下后再加入水(即水量),水一定要开 。
4、摆盘
宴席前,主人先要给每位客人分好荤、菜后,在碗底或桌上用勺子均匀地摆上一些鱼、肉、虾、蘑菇等辅料,使其美观协调 。有些宴席上有“压盘”的动作 。按照传统上在大碗里撒上一些粉面,再加上一些香油或辣椒油,即为“压盘” 。“压盘”的方法很有讲究,首先把碗底的粉面用手拍平,使之在汤盆中不容易散落;然后再把汤倒入盘中,使其顺时针方向慢慢地流淌;最后用筷子把汤汁搅拌均匀后倒在盘子里 。为了使“压盘”上菜速度快、均匀美观,厨师在主菜上桌前要先把配菜摆好盘,上好菜后才能将主菜在大碗里摆盘完成 。
5、盛装
在农村,“八大碗”的盛装方法是“上八下二”,即上菜时,先盛一碗热气腾腾“汤头”,再将盛着“汤头”的碗往外翻 。因此,盛装“八大碗”的碗一般都很大且很圆的,而且碗底都是由整块木板制成的,既美观又方便存放菜品 。由于各地习俗不同,盛装八大碗的碗也有差异 。一些地方是用八个不同大小的鸡蛋在碗底分别做成两个小圆圈“福”和“禄”的形状来盛装菜肴也被称为“满月碗”;而有些地方则用八只不同大小的盘子装着一个红酒杯,称之为“元宝碗碟杯” 。盛酒水时要将事先准备好的整块豆腐铺在大红色盘子上把酒一饮而尽之后才能开始盛菜装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