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是现在的哪里,南京大柳树巷是现在的哪儿

金陵是现在的哪里


金陵是现在的哪里,南京大柳树巷是现在的哪儿

南京 。金陵是南京的古称 , 也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公元前333年 , 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金陵从此崛起,使中国的政治中心走出黄河文化板块的格局,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六朝时期,金陵已达二十八万户,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
金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 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深远的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衣冠南渡使汉民族在金陵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被历代所传诵 。

南京大柳树巷是现在的哪儿

【金陵是现在的哪里,南京大柳树巷是现在的哪儿】
现在的石门坎 。地铁1号线南延线 → 34路全程约50分钟 / 12.4公里南京站 70米步行至 南京站4站乘坐 地铁1号线南延线(中国药科大学方向)(或 地铁1号线(奥体中心方向)), 在 珠江路站 下车(3号口出)10米步行至 珠江路北站11站乘坐 34路, 在 石门坎(五洲家居装饰广场)站 下车110米步行至 石门坎1983年秋天,云南省弥勒县给南京有关部门写来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有许多汉族同胞称先祖是从南京柳树湾迁去的,恳切要求帮助查找“柳树湾” 。南京的有关专家反复查阅了解放前后各种图籍史料,并无“高石坎”的地名,只是现在城东南有一处叫“石门坎” 。石门坎是否即高石坎呢?如果是的话,柳树湾应在其附近地段内 。专家们一方面继续查阅史料,一方面到石门坎至明故宫一带实地访问踏勘 。后在明故宫的遗址上看到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九月初九立的大石碑,这块碑的一段碑文帮专家解决了难题 。碑文曰:“看得疏通沟渠,乃王政要务 。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冈口(以)东,从口口关首下北东城兵马司门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过西下各沟 , 向来不得下流之处,所以虽经疏浚,水仍不 。”从这段碑文说明:柳树湾的地名在明代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明宫城附近 。于是,专家们又查对了《明宫城图第十》,上面标有“东城兵马司”、“太医院” 。将碑文与宫城图一对照,说明柳树湾的位置原在东城兵马司与太医院之间,正与现在的石门坎相去不远(筑城后由城墙隔开) 。至此明白 , “高石坎”应为今“石门坎”,柳树湾即在今天的城东南角 。金陵旅游网还有一篇文章提到:在南京举办的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南京史学界的人说:明故宫遗址内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1612)立的石碑,碑文中有柳树湾地名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明代确有“柳树湾”这个地名 。从南京的水道资料及《明应天府城内坊厢图》对照,柳树湾应该在“标营”、“太医院”、“大中桥”的区域内,具体位置在当年太医院的上游,东城兵马司的下方,即今天南京市的蓝旗街、御道街一带 。云南祖辈们流传下来的“高石坎”实际上是一种口传之误,现在该处称作“石门坎” 。在关于云南现今居住着的汉族从何移居而来 , 有很多文章都这样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大将从南京率大军30万出征云南 。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很赏识沐英 , 又念其功劳无比 , 便派沐英留在云南镇守疆土 。为了巩固疆域,促进云南的发展,洪武十五年前后,沐英亲自回到了南京,在南京广招工匠,随着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 。在沐英所带的明朝军队及带来的工匠中,有部分官兵带着家属随往,有些官兵则与云南的当地人通婚 , 从此开荒垦地,生儿育女,世居云南 。其次,又因柳树湾紧靠明朝皇宫的东南部 , 属于皇城禁地 。因此,在这一片驻扎的军队以及居住着的居民,成为朱元璋的心头之患 。还有一些让朝庭很不放心的官员、商贾以及那些犯了罪或被强行加上罪名的人 , 统统都被发配充军到了云南这块不毛这地 。就这样,居住在柳树湾一带的居民就自然成了移民的主要对象了 。其实,何止是弥勒人,走遍云南3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询问云南的汉族人来自哪里,大多数人都会根异口同声地说,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 。对于云南的汉族人是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传说,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和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祖籍关系讲 , 现今居住在云南省内的汉族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古代吴越地区,即今天的江浙一带 。因为从云南汉族人与南京人风俗习惯上的很多相同之处 , 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就连弥勒县的汉族灶台灼力样和装饰花纹,都和今天的南京郊区农民的锅灶相似 。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是云南人说不完的话题,是云南人心里的牵挂,是云南人寻根的情结 。如今,柳树湾高石坎(即今石门坎)已经是处于南京城繁华的闹市区了,听说,每一年都有不少云南人去南京寻根呢 。而很多云南人从小就对“南京”这两个字很耳熟,见到南京人也自然地有一种亲切感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