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沈巍事件,沈巍最近如何

评价一个人 , 很难,特别是完全不了解的一个人 。所以,我们无法评价沈巍自己做出的选择,我们只能选择如何去理解他,如何去认识他 , 如何去尊重他 。但是,社会各界依然根据不同的价值标准去评价他 , 消费他 , 追捧他,甚至打击他……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流浪的大师 。沈巍读书很多 , 确实比一般人博学,而且很多问题他都有独特的观点,如果他也写网络文字,观其言行,不比很多所谓的“网络高手”差哪儿去 。因才学而追捧,因造型而热议,因怪异而传播 , 几乎是观众们的共同点 。
除了那几个拿着沈巍过度消费的人,小编倒以为 , 没有这些热情的路人 , 我们何以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个特立独行的——沈?。克辉偕鳎皇鞘裁创笫Γ?他说的话,书上都有,大家不去看书,反而刻意抬高他的名望,他对此感到“百口莫辩” 。
其实 , 国家的所谓“大师”们多了去了,多是自封的,搞一些故意吊诡的活动,抬高身价,抬高所谓的书法、画作、演技等的知名度,在目前的文化界,可谓屡见不鲜 。所以嘛,多一个沈巍这样的“民封大师”,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小编以为,不要太小气嘛,横竖比那些伪大师要坦荡的多,比那些抄袭别人的伪画家、伪作家、伪导师们,他不是坦荡的多吗?而那些人不也还披着大师的皮在招摇撞骗嘛 。
所以 , 沈巍的这个“大师”封号很像个喜剧片,专家们与其呼吁打住观众对沈巍的热捧,还不如去呼吁严打社会的伪大师们,还大家一个天朗气清的文化环境 。
二是拾荒的梦 。沈巍很认同这个理念,他从小就捡拾各种垃圾废弃物,变废为宝 , 再生利用 。从审计局停职26年以来,沈巍从没有因外人和家人的不理解,停止自己对梦想生活的追求——从脏兮兮的垃圾里分拣出有用的东西来,卖了钱,去买书 。
一天的拾荒生活结束后,开始灯下的阅读或者和行人的交流 。
他做错了什么吗?没有!不违法不犯罪,但是他就是不能为社会及家人理解和接受 。
【最近的沈巍事件,沈巍最近如何】
这个社会很奇怪 , 环卫工人和流浪汉拾荒 , 好像是无比正常的,而一个公务员去拾荒,脑子就成了不正常 。
好吧,我们说说这个观点吧 。沈巍26年来坚持分拣垃圾,不是对社会做贡献?难道只有环卫工人的拾荒是对社会做贡献?他喜欢捡拾垃圾,他尊重物尽其用 , 他看不得浪费 , 难道不是为社会节约能源做贡献?不是对环卫部门最长情的坚守?审计工作不是他喜欢的,部门之间为何不能协调商议一下,让沈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去工作呢?小编在此也呼吁一下,一个如此长情地爱着拾荒事业、环卫工作的人,请有关部门考虑人尽其用吧!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 不能左右相关部门的安排 。
三是流浪讲学 。他渴望和人交流,也喜欢和人交流 , 再加上他确实比较博学,出口成章 , 自然赢得了不少青睐和追捧,这有什么毛病吗?这和一个老师赢得学生们的热捧有何不同?
我们知道孔子、孟子当年也是四处游学,他们靠游学有了自己的粉丝——弟子,使自己的学术观点得以广泛传播 , 史称“圣人”和“亚圣” 。
但是我们也知道,孔孟二人是接受赞助的,是接受“束脩”的,大概因为那时候实在不像今天有这么多的垃圾可捡吧!不然的话,孔子拾荒时也来个“子曰”,还不早就成名言金句了?
再后来的“竹林七贤”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什么“青白眼”啦,什么“扪虱而谈”啦 , 什么“空谷啸歌”啦,相较而言,他们给社会做了什么贡献?他们的故事为何得以广泛流传?就社会意义而言,他们比沈巍 , 还真有点不及 。
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允许、应该包容、应该理解沈巍的生活方式,以及他选择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方式,甚至是应该包容大家对他的追捧,对他的敬称,而不是什么“打住”!当然,这个追捧应该不是以消费沈巍为目的,应该是真诚的沟通交流、包容理解 。
四是经济的问题 。沈巍一再说自己不接受赞助,不需要可怜,不需要怜悯,他生活的很好,他有“病休”的工资,有拾荒的收入,有喜欢的书读,所以,他不过多追求大家价值观意义上的金钱,他也不认为钱这个东西多多多益善,他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能够养活自己,希望理解他!在这点上,小编以为吧 , 观众朋友们应该尊重沈巍先生的选择,不要用怜悯的心和眼神给他送什么东西,也就是说不要以上帝的姿态站在他的面前,给他善意的伤害,他真的不需要哦!
好吧,总结一下:追捧者不要拿沈先生“渔利”而让其苦不堪言,做个本分的粉丝,好不好?专家们和社会各界应该包容合理追捧,毕竟比追捧那些影星还有点意义吧?社会能够对明星们的狂热追捧见怪不怪 , 为何不能包容对一个拾荒者的追捧呢?至于“大师”的称号嘛,老百姓喜欢喊,专家们也没必要喊打吧?呼吁别人包容的同时,也要自己的内心真正地去包容 , 何况沈先生自己并不以此为然呢?你又何必以此为然呢?
孔孟二圣就是游学的 , 而沈先生喜欢国学经典,难免效颦先贤 , 总比效颦明星好吧?站在讲台上讲学,和站在垃圾堆上讲学,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只要你讲的真是“学问”,为民众认同 , 传播文化给学生和传播文化给路人,究竟哪个更有意义?好像也没法称出重量 。
让我们多一些包容吧,阿门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