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许可如何申请 怎样申请企业生产许可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4年,期满前6个月内,须持原证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 。生产许可证包括许可证编号、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企业类型、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生产范围、发证机关、发证日期、有效期限等项目 。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 6月29日国务院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 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生产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00五年七月九日
适用范围
生产许可证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适用于企业发证、换证、迁址、增项等的生产许可证申请 。集团公司与其所属单位一起取证的,集团公司与所属单位分别填写《申请书》 。增项包括增加产品单元、增加规格型号、产品升级、增加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等 。
封面
生产许可证 产品类别:填写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的产品名称 。
生产许可证 产品名称:填写实施细则的产品名称 。
生产许可证 企业名称:填写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名称,并加盖公章 。
生产许可证 联系电话:填写有效的企业联系电话 。
生产许可证 联 系 人:填写企业负责办理生产许可证工作的人员姓名 。
生产许可证 申请类别:根据企业申请的情况分别在发证、迁址、增项、其他后面的“□”中打“√” , 集团公司增加所属单位在“增项”后的“□”打“√” 。
申请日期:填写企业的实际申请时间,用大写数字填写,如:“二00五年七月十五日” 。
申报产品
生产许可证涉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情况: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按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
产品单元、产品品种、规格型号:按照产品《实施细则》的规定填写 。
一次申报产品数量多的申请企业可附页,附页注明“申报产品基本情况附页” 。
申请企业
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已经2005年 6月29日国务院第9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生产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00五年七月九日
适用范围
生产许可证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适用于企业发证、换证、迁址、增项等的生产许可证申请 。集团公司与其所属单位一起取证的,集团公司与所属单位分别填写《申请书》 。增项包括增加产品单元、增加规格型号、产品升级、增加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等 。
封面
生产许可证 产品类别:填写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的产品名称 。
生产许可证 产品名称:填写实施细则的产品名称 。
生产许可证 企业名称:填写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名称,并加盖公章 。
生产许可证 联系电话:填写有效的企业联系电话 。
生产许可证 联 系 人:填写企业负责办理生产许可证工作的人员姓名 。
生产许可证 申请类别:根据企业申请的情况分别在发证、迁址、增项、其他后面的“□”中打“√”,集团公司增加所属单位在“增项”后的“□”打“√” 。
申请日期:填写企业的实际申请时间 , 用大写数字填写,如:“二00五年七月十五日” 。
申报产品
生产许可证涉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情况: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按企业实际情况填写 。
产品单元、产品品种、规格型号:按照产品《实施细则》的规定填写 。
一次申报产品数量多的申请企业可附页,附页注明“申报产品基本情况附页” 。
申请企业
企业名称、住所、经济类型等:填写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名称、住所、经济类型等 。
生产地址:填写申请企业的实际生产场地的详细地址 , 要注明?。ㄗ灾吻⒅毕绞校⑹校ǖ兀⑶ㄏ兀⒙罚ń值馈⑸缜⑾纭⒄颍⒑牛ù澹┑?。
年总产值、年销售额、年缴税金额、年利润:填写企业上一年度实际完成情况,新投产、实际生产期未满一年的企业,该四项指标可不填写 。
申请流程
申请
1、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必须填写统一格式的《生产许可证申请表》一式四份,报质量技术监督局业务科 。
2、企业应同时提供如下资料: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例行(型式)检验报告;
 ?。?)环保、卫生证明等 。
3、业务科将所有资料初审合格后 , 将申请资料报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科,由市局统一安排初审和检查 。
4、市局初审通过后将申请材料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受理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企业的申请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发放《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 。
现场审查
生产许可证
1、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和封样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在受理申请后2个月内组织对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并现场抽封样品 。省许可证办公室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材料汇总,并将合格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审查部 。审查部自收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材料之日起45日内完成企业生产条件抽查和材料汇总 , 并将合格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全国许可证办公室;
2、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规定由审查部组织企业生产条件审查和封样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在受理企业申请后15日内将相关材料转交审查部 。审查部自接到省许可证办公室报送的材料之日起2个月内组织对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审查 , 并现场抽封样品 。审查部自收到省许可证办公室报送的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将合格企业名单和相关材料报送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3、申请取证企业的生产条件审查工作由审查组承担,审查组实行组长责任制,审查组对审查报告负责 。
样品检验
申请取证企业应当在封样15日内将样品送达指定的检验机构 。检验机构受到样品后 , 应当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 , 并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检验工作 。标准中对产品检验有特殊要求的,按标准规定进行 。产品检验周期超过第十四条规定的材料报送时限时 , 材料报送时间以检验完成时间为准 。
汇总、审定、发证
全国许可证办公室自接到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部汇总的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和有关材料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审定 。经审定,符合发证条件的,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将上报材料退回有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者审查部并告知企业 。
后处理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发出《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同时收回《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 。
企业自接到《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之日起,应当进行认真整改,2个月后方可再次提出取证申请 。
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 。
第二条 国家对生产下列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ㄒ唬┤橹破贰⑷庵破贰⒁稀⒚住⒚妗⑹秤糜汀⒕评嗟戎苯庸叵等颂褰】档募庸な称罚?
 ?。ǘ┑缛忍骸⒀沽⑷计人鞯瓤赡芪<叭松怼⒉撇踩牟罚?
 ?。ㄈ┧翱厥湛罨⒎牢毖槌恰⑽佬堑缡庸悴サ孛娼邮丈璞浮⑽尴吖悴サ缡臃⑸渖璞傅裙叵到鹑诎踩屯ㄐ胖柿堪踩牟罚?
 ?。ㄋ模┌踩踩薄⒔ㄖ奂缺U侠投踩牟罚?
 ?。ㄎ澹┑缌μ⑶帕褐ё⑻饭ひ挡贰⑺そ鹗艚峁埂⑽O栈芳捌浒拔铩⑷萜鞯扔跋焐踩⒐舶踩牟罚?
 ?。┓伞⑿姓ü嬉笠勒毡咎趵墓娑ㄊ敌猩砜芍す芾淼钠渌?。
第三条 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征求消费者协会和相关产品行业协会的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
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消费者自我判断、企业自律和市场竞争能够有效保证的 , 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
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认证认可制度能够有效保证的,不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适时对目录进行评价、调整和逐步缩减,报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
第四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
列入目录产品的进出口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第五条 任何企业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不得生产列入目录的产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的产品 。
国家对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统一目录,统一审查要求,统一证书标志,统一监督管理 。
第七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程序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 。
第二章 申请与受理
第九条 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ㄒ唬┯杏抵凑眨?
 ?。ǘ┯杏胨废嗍视Φ淖ㄒ导际跞嗽保?
 ?。ㄈ┯杏胨废嗍视Φ纳跫图煅榧煲呤侄危?
 ?。ㄋ模┯杏胨废嗍视Φ募际跷募凸ひ瘴募?(五)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贩嫌泄毓冶曜肌⑿幸当曜家约氨U先颂褰】岛腿松怼⒉撇踩囊螅?
 ?。ㄆ撸┓瞎也嫡叩墓娑?,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 。
法律、行政法规有其他规定的 , 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
第十条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根据工业产品的不同特性,制定并发布取得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需要对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作特殊规定的 , 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 。
制定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应当征求消费者协会和相关产品行业协会的意见 。
第十一条 企业生产列入目录的产品 , 应当向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 。
企业正在生产的产品被列入目录的,应当在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 。
企业的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收到企业的申请后 ,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以及其他任何单位不得另行附加任何条件,限制企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 。
第三章 审查与决定
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受理企业申请后,应当组织对企业进行审查 。依照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应当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组织对企业进行审查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5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 。
对企业的审查包括对企业的实地核查和对产品的检验 。
第十五条 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指派2至4名核查人员 , 企业应当予以配合 。
第十六条 核查人员经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核查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核查工作 。
第十七条 核查人员依照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条件和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
核查人员对企业进行实地核查,不得刁难企业 , 不得索取、收受企业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不当利益 。
第十八条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30日内将对企业实地核查的结果书面告知企业 。核查不合格的,应当说明理由 。
第十九条 企业经实地核查合格的,应当及时进行产品检验 。需要送样检验的,核查人员应当封存样品,并告知企业在7日内将该样品送达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 。需要现场检验的,由核查人员通知检验机构进行现场检验 。
第二十条 检验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进行产品检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工作 。
生产许可证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经检验人员签字后,由检验机构负责人签署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对检验报告负责 。
第二十一条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进行产品检验,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和方便企业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可靠、便捷的检验服务,不得拖延,不得刁难企业 。
第二十二条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不得从事与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 。
第二十三条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组织对企业进行审查的 ,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在完成审查后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 。
第二十四条 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 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 ,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颁发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证书);作出不准予许可决定的,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企业,并说明理由 。检验机构进行产品检验所需时间不计入前款规定的期限 。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将作出的相关产品准予许可的决定及时通报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 。
第二十五条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但是,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 , 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换证申请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对企业进行审查 。
第二十六条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产品的有关标准、要求发生改变的,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组织核查和检验 。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组织核查和检验 。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作出的准予许可的决定应当向社会公布 。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将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公众有权查阅 。
第四章 证书和标志
第二十八条 许可证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 。许可证证书应当载明企业名称和住所、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
许可证证书格式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规定 。
第二十九条 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及时向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
第三十条 企业应当妥善保管许可证证书 , 许可证证书遗失或者损毁,应当申请补领,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申请,办理补领手续 。
第三十一条 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 , 企业不再从事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活动的,应当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 。企业不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的,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注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 。
第三十二条 生产许可证的标志和式样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规定并公布 。
第三十三条 企业必须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
裸装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标注标志的裸装产品,可以不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
第三十四条 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企业,应当查验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 。
第五章 监督检查
 ?。ㄒ唬┫蛴泄厣⑾刍蛘咴诰疃惺褂昧腥肽柯疾返牡ノ缓图煅榛沟姆ǘù砣恕⒅饕涸鹑撕推渌泄厝嗽钡鞑椤⒘私庥泄厣嫦哟邮挛シ幢咎趵疃那榭觯?(二)查阅、复制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ㄈ┒杂兄ぞ荼砻魇粲谖シ幢咎趵⑾刍蛘咴诰疃惺褂玫牧腥肽柯疾酚枰圆榉饣蛘呖垩?。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并定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 。企业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
生产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查阅检验报告、检验结论对比等方式 , 对检验机构的检验过程和检验报告是否客观、公正、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
第四十三条 核查人员、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刁难企业的,企业有权向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投诉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接到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向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举报 。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列入目录产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四十六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重新审查手续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 , 下同)货值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 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 , 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 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
第四十七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 吊销生产许可证 。
第四十九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二条 企业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
第五十三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定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 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
第五十四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经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
第五十五条 企业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的 , 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同一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许可证 。
生产许可证
第五十六条 承担发证产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五十七条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从事与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 , 撤销其检验资格 。
第五十八条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利用检验工作刁难企业,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 撤销其检验资格 。
第六十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ㄒ唬┒苑媳咎趵娑ǖ奶跫纳昵氩挥枋芾淼模?
 ?。ǘ┎辉诎旃∷疽婪ㄓΦ惫镜牟牧系模?
 ?。ㄈ┰谑芾怼⑸蟛椤⒕龆ü讨?,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ㄋ模┥昵肴颂峤坏纳昵氩牧喜黄肴⒉环戏ǘㄐ问?nbsp;, 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生产许可如何申请 怎样申请企业生产许可】
 ?。ㄎ澹┪匆婪ㄋ得鞑皇芾砩昵牖蛘卟挥栊砜傻睦碛傻模?
 ?。┮勒毡咎趵汀吨谢嗣窆埠凸姓砜煞ā酚Φ本傩刑ざ痪傩刑さ?。
第六十一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监督检查,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 , 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第六十二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 由其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处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ㄒ唬┒圆环媳咎趵娑ㄌ跫纳昵肴俗加栊砜苫蛘叱椒ǘㄖ叭ㄗ鞒鲎加栊砜删龆ǖ模?
 ?。ǘ┒苑媳咎趵娑ㄌ跫纳昵肴瞬挥栊砜苫蛘卟辉诜ǘㄆ谙弈谧鞒鲎加栊砜删龆ǖ模?
 ?。ㄈ┓⑾治匆勒毡咎趵娑ㄉ昵肴〉蒙砜芍ど米陨腥肽柯疾?,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ㄋ模┓⑾旨煅榛沟募煅楸ǜ妗⒓煅榻崧垩现厥担?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ㄎ澹┪シ捶伞⑿姓ü婊蛘弑咎趵墓娑ǎ沂辗训?。
第六十三条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违法实施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赔偿 。
第六十四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规定的吊销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决定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将作出的相关产品吊销生产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及时通报卫生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 。
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至第五十一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
第七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对工业产品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第六十七条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收费项目依照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收费标准依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 并应当公开透明;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 不得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 。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其返还或者变相返还所收取的费用 。
第六十八条 根据需要 ,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可以负责部分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审查发证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
第六十九条个体工商户生产或者销售列入目录产品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
第七十条 本条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1984年4月7日发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同时废止 。
备注
认证费用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