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是几点

四更是几点

四更指凌晨一时至三时 。
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 。一夜即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四更即凌晨一时至三时 。
四更是几点

四更在丑时,名鸡鸣,又名荒鸡 , 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 。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
四更是几点

四更过后是五更,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 , 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
俗话有“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 。

秦朝以前用的是什么历法制度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各个国家不同的农业文明成熟程度,往往决定着该国家文明的历法的科学性 。这就是说 , 由于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成熟的农业文明国家,所以 , 中国的历法是世界上最丰富和最富有科学内涵的历法 。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自己的102个历法 。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的文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是,其依然对中国的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 , 比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法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
中国上古,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 。所谓的太阴历法,就是古代天文学们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根据日晷测影确立一年为365·25个太阳日,再根据这个太阳年的参考系,去确立每太阳年365·25天内,月亮饶地球所转的圈数,及其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去将每太阳年分段成多少个“月”和每月多少“日” 。这样,就产生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即,每太阳年有12个月左右,每个月有30天 。
周朝的历法是太阳历法,就是根据日晷测影,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将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风、缓、热、雨、干”六季、“藏、生、长、化、成、收”六节气 。由此可见,周朝历法,重要是根据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去确定季节划分的 。
无论夏历法还是周历法,他们都以12地支为历法的数学划分标准 , 这种以土地为标准的数学理念,反映了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长周期和动植物生长周期 , 这种以地为本的价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中 。
周历法之所以是太阳历法 , 就是以“冬至节”为标志的 。冬至节,其实就是太阳在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中,运行到最南段的极点,冬至节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就开始往北运转了 。所以,周朝人将冬至节这一极点 , 看成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将一个太阳年分段成为24个节气,每月两个节气 。
阴阳历法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这 , 至今都还没有定论 。但是,西汉太初历是阴阳历法,是确信无疑的 。西汉太初历是由当时巴蜀地区的阆中人落下闳等人创立的,其最大的功劳是计算出了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相对复合运动的周期关系,这,是需要极其高的抽象思想能力和数学知识及其农业经验的 。
阴阳历法是先将地球视为是静止参考点 , 太阳饶地球一周 , 月亮饶地球运行12·33周 。太初历充分考虑到了太阳和月亮的复合运作周期都会对农业和鱼牧业有很大影响,而人们对月亮周期的观察则又可以直接计算出循环的日数 , 所以 , 阴阳历法按照月亮相对于地球的朔望四个周期,即 , 人们直接在晚上可观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历月初八)、望(夏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历月二十三)、朔(夏历月初一)的四个周期区间,再参照于此相对应的28个星象情况,将一个朔望月分成四个“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观察到七个星象,在这样的复合运动关系下 , 每月的太阳日数就是29日12小时44分2秒8 。为了确保人们根据月亮的圆缺情况,也就是确保人们观察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所以 , 落下闳等人参照早期夏历和自己观测出的月亮和太阳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设立了闰月,即每19年设立7个闰月,以确保人们可以根据月亮的圆缺去判断每月的日数情况 。
【四更是几点】
以上就是关于四更是几点的全部内容,以及四更是几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