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泰培
1979年10月初,季风槽十分活跃,其范围亦很广阔 。南海至西北太平洋东经180E有三个扰动,之后都发展为热带气旋,由西面数起,分别是Sarah, Roger, Tip,Roger的扰动处于北纬10-20度,是三个扰动中最北的一个,最南的就是Tip的扰动 。Tip的扰动最初受Roger的扰动影响 , 发展极不稳定,路径亦不规则 。10月4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Tip的扰动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 。Roger已增强为热带风暴;日本方面于10月4日下午定Tip的扰动为热带低气压 。
气旋发展期
刚形成的热带低气压由4日-8日都受庞大的热带风暴Roger影响 , 路径极不规则 , 刚强速度缓慢 。Roger在7日以热带风暴强度转化成温带气旋 , 热带低气压才脱离Roger的抑制 , 并增强为热带风暴,然而并命名为Tip,泰培 。
泰培的出现令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非常关注,因为其路径可能横扫联合台风警中心总部所在地,关岛 。泰培向西北移动并于8日傍晚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结果,泰培于9日傍晚 , 以强烈热带风暴强度横过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所在地以南约45公里处掠过 。不久后,泰培增强为台风 , 副高范围很大,令泰培的幅散强得很 。
传奇台风 , 870 hPa的出现
泰培增强为台风后,增强并未有停止,反而强速增强;日本的纪录显示其的每次记录,气压几乎都在下降,一天使由965 hPa下降至920 hPa,那就是10日-11日的纪录 。由于环境突然有良好转变 , 泰培于10日已增强为强烈台风,系统直径非常阔大 , 整体组织已发展得非常完善 。11日,早上的中心风力维持于90 kts左右,下面有更明显增强,中心风力下降至130 kts,气压则维持于900 hPa 。
传奇台风诞生于12日,由零时开始,中心气压一直都在900 hPa以下 , 并且下降得很快,北京时间0800时,已经下降至875 hPa;中心风力120 kts,比昨日稍为下降,但整体组织仍在增强,系统范围已经很大,但仍在扩大 。下午,北京时间1400时 , 泰培达至其的颠峰,中心气压870 hPa,中心持续风力140 kts,阵风165 hts;除了中心风力被受质疑外 , 泰培创下有纪录以来最低气压和最大热带气旋的记录;泰培在12日的强风圈(33 kts)直径有2220 km之广 , 暴风圈(92 kts)直径560 km;泰培亦拥有一个非常强的强烈暖心结构 。
【曾经出现过最强风力的台风是哪个】
当年的香港风迷称,皇家香港天文台(未回归前的名称,即今天的香港天文台)曾对传媒发布有关距香港一千几公里外的泰培的警告,此举动甚为罕见 。
泰培的移动速度缓慢亦是其增强迅速的原因之一 。
减弱后的泰培
泰培的气压维持在900 hPa以下,直至13日才上升至900 hPa,移动速度仍然缓慢,导致减弱速度也很缓慢,中心风力一般维持于125 kts左右 。下午的中心风力下降至110 kts , 虽然其的范围开始缩小,但仍然是个巨台 。14日的风力有所减弱,中心风压上升得快 , 泰培开始转向 。泰培于16日的中心风力下降至95 kts , 维持风力至17日,系统移至台湾以东,而其依然是个巨台 。
泰培的衰亡
泰培于18日早上越过北回归线,离开热带洋面,以强烈台风强度加速转向东北,并于19日以70 kts的风力加速横扫日本,并转化为温带气旋 。其温带气旋亦于随后两天掠过阿留申群岛进入中太平洋洋面 。
现在能完全确认并有大量实测资料里的,帕特里夏风速第一,泰培气压最低 。至于海燕的话比较吃亏,巅峰时没有实测 , 仅有一些登录后的不完全资料 。但从巅峰的形态,底层,对流和稳定性这些综合起来,海燕又是最强的,可以说海燕比较全能 。而且海燕的主巅峰是从很高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爆发增强的 , 而这个基础保守估计得有150以上;个人认为在150以上进行剧烈爆发怎么说也能增强个25kt以上吧,所以说海燕没有实测真的是很大遗憾 。
至于帕特里夏和泰培,也有很大可能能在风速上和气压与其比肩的台风 。17年的尼泊特:西太第一底层,稳定的28℃超高清空针眼 。
04年的电母:低背景气压加季风低压出身的大环流高质量针眼 。
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都有自己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