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公职类考试面试当中情景模拟题目有逐年攀升的趋势,国考、省考、事业单位均出现过情景模拟题目 。在这类题目作答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像情景感不强,生动性较弱等问题,对于这类题目的作答技巧,希望同学们在树树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思路 。
以题目为例,在作答时要把握三个方面 。“你和小王一起工作,他总是以老员工的姿态对你指指点点,在你没有向他请教的时候,他也会过来对你指手画脚,你会如何与他沟通 , 请现场模拟 。”
(一)分析沟通对象的特点是前提 。在作答情景模拟题目的时候往往第一步会采用理解抑或是肯定的方式,与沟通对象拉近距离,为下一步劝说做好准备 。所以,在理解和肯定时就要抓住沟通对象的性格特点或是问题特点深入分析,才能够使得理解与肯定不那么“套路”或是给人感受不生动 。例如此题当中沟通对象小王 , 在工作中对我的“指指点点”和“指手画脚”,目的是希望帮助解决我工作上的问题,本意是不坏的,小王有着热心帮助同事的性格,所以在开头我们多以肯定和理解为主 。例如“小王?。揖醯媚愕男愿裎沂翘乇鹣不兜?,你总是热情待人 , 工作上也毫无保留地传递经验,我特别喜欢你 。但是……”整体上传递给小王的是你喜欢他,进而向考官展示的是你理解他,要比直接的说“小王啊,我特别理解你总是爱帮助我,但是……”更加生动且被人接受 。
(二)整体作答的交流感是关键 。情景模拟是需要演绎给考官的,所以在答题时候“交流感”直接影响考官能不能走进你的情景剧场当中 。交流感就是我们表达过程中的技巧了 , 包括情景再现、对象感 。情景再现就是在答题的时候,要把自己代入到情景当中 。开始答题之时可以假定一种情景“小王 , 在忙么?要不我们一起去吃个午饭?”场景为吃饭,氛围较为轻松,要比不设定情景又不知道什么时机的情况下直接与小王沟通更能抓住考官的注意力 。对象感就像是在跟别人对话,通过设想对象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可以假设向沟通对象提出一些问题,或加上一些生活化的语气助词等 。
(三)劝说内容要直击问题才是重点 。在作答时就要明确此次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此题与小王沟通要让他知道“他的帮助已经让‘你’产生了负担”,所以要和他表明工作中不需要他过分的帮助而是合适地帮助即可 。所以在作答时不要因为“怕”而不敢表达出小王自身的问题,导致一直在他过分帮助你上纠结,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直接说又担心怕伤到小王的心,看似是说了小王的问题,但好像又差一点意思 。所以在解答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小王“如果凡事都帮助我 , 我会过分依赖于你,最终只会降低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以后遇到问题我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到那个时候再找你,可一定要帮助我哦 。”
第一,思考情境模拟离不开对劝说核心的把控 。
考生必须要冷静思考,对题目看明白、看仔细,快速定位劝说他人的核心利益点 。什么是核心利益点呢?假设生活中你有一个朋友小李,他遭遇到电信诈骗,可不相信交流的人是骗子 。你发现了问题 , 要劝说小李,就要为小李考虑 , 为他的核心利益考虑 。官方人员不会索要钱财、要求交押金的都是骗子,如果坚持汇款,会造成血汗钱损失、家庭矛盾等,能很好地起到劝说作用 。
总结一下,遇到情境模拟题 , 我们要判断题目中被劝说角色的核心利益 , 应该做下去或者不该做下去 。应该做 , 为什么应该,会维护他的核心利益;不该做,为什么不该,会伤及他的核心利益 。把控好这点 , 便可起到很好劝说效果 。
第二 , 解答情境模拟离不开对换位思考的调控 。
很多考生作答情境模拟题目时 , 会告诉被劝说角色,你该听我的,一定要照我说的去做 , 你不听我的就会吃亏,就会倒霉 。这种表述让人哭笑不得,等于把说教代入到了题目中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不喜欢被说教,哪怕被长辈说教、被领导说教,都会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 , 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换位思考,时刻表示我与被劝说者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我所有的劝说并非说教,是为他的核心利益考虑 。举个例子,小李遭遇电信诈骗 , 我们已经准确定位到小李的核心利益 。这时,模拟时语气要委婉,表达出“小李是一个思虑周全的人,只是现在骗子套路太深,防不胜防”“这种情况家里亲戚曾经遇到过 , 警惕些还是好的” 。如此表达,就会摆脱生硬的说教,显得劝说得当 。
第三,展现情境模拟离不开对语言情绪的掌控 。
现场模拟题目中,有的被劝说对象陷入沮丧、难过中,有的行为偏颇,造成了他人困扰,也有的与他人争执、情绪激动 。面对不同的场景 , 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学会情绪的转换,拥有表演学中所说的“信念感” 。建议考生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影视片段,感受演员在不同场景中的对话感觉、举止神态等,多与家人、朋友进行影视片段再现,尽可能还原其中场景 。之后,学会判断题目中氛围 , 慢慢将之前练习的感觉代入,不断练习 。考试中拥有感染力,就能赢得考官青睐 。
【如何答好面试情景模拟题目】
想要答好情境模拟题目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加强日常训练、明确劝说目标、掌握劝说方法、代入真情实感,这样在考试中一定会有良好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