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女儿节是端午节的别称,根据《帝京景物略》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开始给家里的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头上带一支石榴花簪,在端午节中午之前 , 大家就都会去天坛 。这样做在当时认为是在避五月的毒,是为家中的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 。
出了天坛以后 , 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 , 也不会区分男女了 。即便家中的女儿已经长大嫁人,在端午节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过节,因此,端午节也叫女儿节 。
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另外,端午节被叫女儿节,还表现在姻亲交往中 。在姻亲关系中,订婚的男方要给岳父家送节礼,如果双方准备的是在下一个端午前结婚,还要送正式的大礼 。同样,已婚的女儿也要带着礼物回娘家 , 带着幼儿 , 称为“多端午”,娘家也会给女儿回礼,一般有夏令衣服、扇子等 。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主要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五彩丝缠手足腕等 。

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

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 端午节的别称都是什么
端午节有女儿节这个别称,这里的女儿节是特指父母之女儿 。据《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开始给家里的女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头上 。在端午节这天中午之前 , 大家来到天坛,午后方出 。
端午节为什么叫女儿节
第一种说法
相传唐朝武德六年(公元624年)的端阳节这一天,蜀北重镇利州(今四川广元)城外嘉陵江一“江潭”之处,有一官船正荡桨于此 。船上管弦悠扬、歌舞轻曼 。忽然 , 天上乌云密布 , 江面波翻浪涌 。只见一道电光霹雳一闪,从江心猛然腾出一条金龙来 。那金龙在天上一阵狂舞后便直扑官船而来,顿时将端坐于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杨氏吓昏过去 。当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来后,风已停浪也静 , 那满天的乌云也消去无影无踪,只有明媚的阳光正温暖地洒在清清的江面上 。桨橹款款,风和日丽,一切是那样的宁静而又安详,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女婴,再后来这个女婴长大成人在历经了一段艰辛后就成了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诞生的这位杰出的女性,当地民众便在杨氏感龙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边上的乌龙山上修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金轮感孕所” 。每年在武则天生日这天都将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 , 全城妇女将身着艳丽的服装倾城而出汇集嘉陵江两岸 。她们移舟江潭 , 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来 。这一习俗沿袭于今,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 。
第二种说法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 , 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拜年是主要重要的活动 , 拜年最晚能到农历二月二 , 但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女人是不出门的,等到拜年罢,女人们走动又没有了气氛,加上农忙已开始,最没有走动的时间了,怎么办呢?于是古人就选中了端午节 。女人选择端午节回门有很多好处,但有一点是古人最看重的 , 那就是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 , 利出行 。因此,出嫁的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女儿节由此得名 。
第三种说法
其实,端午节叫女儿节还有一种解释,很多人不知道 。古人认为 , 惟初太极 , 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太极生两仪 , 这两仪就是阴阳 。阴和阳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一样 , 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也是这样,所以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有女人的节日,因此中国出现了三个女儿节,分别是端午节、七夕节和重阳节,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阳数相重,取自阳极为阴,古做女儿节 。七夕当在最前,属小闺女节;重阳其次,属已嫁女;最后为端午,属老闺女 , 也属于所有已嫁女 。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 , 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持握呶髁⒅揖昵┙宋缱魑湍钋慕谌?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端午节还有什么别称
1、端阳节: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农历五月为“午月”,而午时又称为“阳辰”,所以端午又被称为“端阳”节 。
2、重五节,“午”,属十二地支 , 农历五月又是午月,五、五相重,有些地方端午节又名“重午节”也叫“五月节” 。
3、龙舟节,在中国南方每到端午节都要赛龙舟 , 最早是古越族人祭祀水神或者龙神的重要活动,最早起源于新时期时代 。而赛龙舟作为端午节庆活动已有两千年之久 。
4、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为早期方言演变而来 。
5、天中节,根据阴阳术数而来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
6、浴兰节,由于端午正值仲夏,为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
7、解粽节 ,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一个游戏,把解下的粽叶来比长度,长着为盛 。
8、端礼节,湘南地区沿古俗 , 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门上挂艾叶 , 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
9、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也是“祛病防疫’的节日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 , 五毒尽出,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的别称是女儿节吗,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的全部内容,以及女儿节是不是端午节的别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