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 1879—1958)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
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行为主义时期(1913—1930)和新行为主义时期(1930年以后) 。早期行为主义完全排斥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心理学应该对环境操纵与人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并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即S—R模式 。
由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使一套行为控制的方法得到发展 , 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实证性 , 并在心理学大部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但它因无视有机体内部过程而走向了极端,到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所取代 。
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S—R模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O代表反应的内部过程 , 形成S—O—R模式 。

行为主义学派是科学心理学 , 大约产生于上个世纪初,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流派,这个学派也是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心理学学派 , 和认知心理学、人本主心理学并称为现代心理学的三驾马车,从而可以看出它在当代心理学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 , 行为心理学产生以后,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及学校教育方面影响非常的广泛 。第一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创始人华生,强调心理学研究的是刺激反应的联接 , 也被称作是古典行为主义 。第二代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 代表人物有托尔曼、斯金纳,被学界称作是新的行为主义 。第三代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 , 强调的就是榜样的作用和替代性强化,被学界称为新的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虽然也有遭到批判的方面 , 但总的来说,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
在詹姆斯的影响下,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刻意把研究的重点,置于作为意识活动结果的行为上.
华生宣称,应该象研究其它任何动物一样去研究人,应该象考察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其它所有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一样去考察人类行为.
华生还断言,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可以称之为意识、感觉、知觉、表象或意志的东西,因此所有这类词汇必须从描述人类行动的语言中彻底清除出去.
华生强烈主张,心理学只能研究可由别人客观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而实验则应该仅限于客观地观察刺激——反应的结果.
华生于二十世纪初叶,创立了曾经风靡一时并一度独霸心理学领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学派是什么】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行为主义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批评,同时也因其它学派理论的影响,一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如赫尔(Clark Leonard Hull,1884-1952)、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托尔曼(Edward Chace Tolman,1886-1959)等人已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又倡导了新行为主义.他们的观点是,在考察行为的同时也兼顾心理活动,目前这种观点业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主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