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龙舟的来历与传说有哪些
赛龙舟的来历和传说主要有纪念屈原、纪念曹娥、纪念伍子胥以及沅陵盘瓠招魂等 。1、纪念屈原:
据《史记》所记载 ,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时期的大臣,由于倡导一系列强国措施,包括选贤举能、富国强兵以及连齐抗秦等受到一些贵族阶层的反对,被免去了官职赶出了都城,后来楚国被秦国所灭之后,屈原不忍离去祖国,于是就投江自?。陌傩辗追兹ャ杪藿磕钏? ,渔夫滑起了船只,在江上争先恐后地打捞其真身,但始终不见踪影,而后来的每年五月五日都会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
2、纪念曹娥:
曹娥是浙江地区上虞人,根据《后汉书·列女传》中记载,曹娥的父亲溺江之后,曹娥就下江去寻找她父亲的尸体,于是就有了纪念曹娥的说法 。《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 。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

3、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但是父兄都被楚王所杀害,于是他投奔吴国,助吴国打败了楚国,而当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 , 听信谗言后将伍子胥处死,而伍子胥视死如归,惹怒了夫差,于是夫差就命人在五月五日的时候将其扔进了大江,所以就有了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
【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划龙舟的来历与传说有哪些】
4、沅陵盘瓠招魂:
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龙舟 , 起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 。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 。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 , 为其招魂 。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 , 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
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
赛龙舟,是 端午节 的主要习俗, 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 , 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仅供参考 , 欢迎阅读!目录
端午节划龙舟的来历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有哪些意义
端午节划龙舟的来历
传说 端午节划龙舟的来历和屈原有关 。
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 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 , 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 , 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 , 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 , 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 。可是,过了端午节后 , 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 。” 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 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 属龙 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 。” 从那以后 , 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 。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
端午节划龙舟的来历还有其他说法,但流传最广的是屈原说 。
〈〈〈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因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加上祖国被侵略,从而投河自尽 。当时的人们知道屈原死了之后 , 非常哀痛 , 很多人去汨罗江悼念屈原 , 甚至有些渔夫会将食物投入汨罗江,希望这些鱼虾吃饱了之后 , 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体,这一举动被很多人效仿,有些人还会使用叶子将饭包起来放入河里 。这一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因此,人们会在五月五号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以此举来纪念屈原 。
纪念曹娥
曹娥14岁的时候 , 她的父亲在5月5号则一天于水中溺毙,当时曹娥伤心大哭,并且在5月22日的时候也投江自尽 , 5天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水面 。当时的百姓都觉得曹娥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因此,知府为曹娥建庙宇、将村镇更名为曹娥村 。当时人们认为是曹娥的孝顺感动上天,因此,当地百姓在每年的五月五号会纪念曹娥 。
纪念龙的节日:
闻一多曾经将端午节叫做“龙的节日” , 那么端午节是为了纪念龙的吗?相传古时候的龙部落会矩形图腾祭祀 , 因此,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将粽子人到处吃水里让龙去食用,而且赛龙舟所用的也是龙舟,因此,古代人们为了纪念龙的节日,会在五月五号庆贺端午节 。
〈〈〈
端午节有哪些意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 , 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 , 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 , 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 , 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 , 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 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 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 , 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 , 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 , 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 , 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 ,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 , 挖掉其眼睛 , 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 , 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
〈〈〈
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相关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