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灯笼起源是什么
兔儿爷灯笼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人们祭拜月神的传统 , 原本是一种专供儿童祭月用的造像 , 而供奉结束后便会成为儿童玩具 。明代纪坤在其《花王阁剩稿》中就曾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 。”
自明清开始,兔儿爷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 , 成为了一种独立存在于祭月仪式中的形象 , 兼具神圣、世俗、祭祀与赏玩 。人们依照传说中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对玉兔进行了不断的艺术、人格乃至神化,用彩泥塑造出多种各具特色的兔儿爷形象,而它所象征的意义则是吉祥如意、兴旺红火、福禄双全 。
兔儿爷影响到北京人生活的诸多层面 , 在其身上不但体现了节日生活、北京戏曲等民俗文化的流变 , 还体现出了老北京人的精神 。典型的兔儿爷骑老虎的形象 , 因老虎的凶猛正好衬托出了兔儿爷的神通广大 。
一起长大的玩具中兔儿爷是元宵节祭月的象征吗
Q: 一起长大的玩具中兔儿爷是元宵节祭月的象征 : 兔儿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神祇,被认为是月宫中的玉兔,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形象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在家中摆放兔儿爷玩具,作为祭月的象征,以表达对月亮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兔儿爷玩具通常是用红色布料制成,形态可爱,有时会附着一些花环、灯笼等装饰品,增加节日气氛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还会在家中点燃花烛,赏月、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共庆节日佳节 。兔儿爷的玩法是什么
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中秋节请兔爷、送兔爷的习俗,寓意平安吉祥 。兔爷”是北京中秋习俗的代表,到了中秋节,北京街上你都能看见泥兔摊 。在北京的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中秋佳节的气氛,因此兔爷儿是北京人过中秋节的必备用品 。
【兔儿爷灯笼起源是什么】
“吉兔坊”是东岳庙兔儿爷山指定的制作工坊,作为北京兔爷第一坊,每年都要制作上万尊兔儿爷 。虽然这种民间工艺品的人气大不如前 , 不过还是有一些年轻人、外国游客对这种民间味道很感兴趣 。
相关如下
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支棱着两只大耳朵。
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大闹瘟疫,问医吃药都不管用 。月宫的嫦娥派玉兔下凡消除了瘟疫 。玉兔不要酬谢,只借衣服,以便不断地变换男女身形更多地治病救人 。
现如今,兔爷儿已成了稀罕物 。在厂甸、后海、以及少数商场的工艺店里还能偶见 。在北京的一些人家里,还保留着过年摆兔爷、拜兔爷的习俗 。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中保存了一些各种造型的兔爷儿玩具 。
上海手工兔子灯以萌登上热搜
元宵节期间上海的手工兔子灯销售火爆,临近元宵那几天,一个普通的小店就能热销过百只,手工兔子的萌萌可爱形象也吸引了不少网友,在网上搜索量大增 。元宵节玩兔子灯也是包含有寓意的,主要就是迎神接福、祈求神明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且兔子灯也代表着月亮里的玉兔,就与寓意团圆的月亮和元宵节扯上关系了,所以元宵节点兔子灯,也代表着人们对于全家团圆、阖家幸福的期盼 。
兔子灯的起源兔子灯最初的起源,传说来自于南北朝时的大布村 。大布村民在每年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这几天晚上,有“过灯”的习俗,就是每家每户都要派出一个人,手里拿着自制的兔子灯加入游行队伍游行,全部人合在一起就达到了近千人的游灯队伍,旁边还有专人敲锣打鼓、吹唢呐,热热闹闹地走街串巷之后,最后聚集在祠堂里 。近期谁家里有喜事的话,兔子灯游行队伍就会主动上门庆贺,主人就会拿出早已备好的茶点和酒席,来招待这些庆贺的乡亲们 , 因为兔子灯象征着吉祥和运气,迎接兔子灯队伍就等于迎接好运 。

大布村“过灯”兔子灯的制作是较简单的,而且形象萌萌的非常可爱 , 所以村里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个民俗也因此流传得很广,人们普遍都把兔子灯所到之处,看作是吉祥和好运到达的地方 。大布村位于宁都县东山坝乡,直到如今仍然保存着许多祠堂 , 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这里的盛景,千年岁月过去了,大布村“过灯”的民俗依然一代代流传下来了 。

兔子灯的传说关于兔子灯 , 历史上还有一个跟佛家有关的传说 , 传说在汉朝的时候,佛教文化十分鼎盛,当时的汉明帝也非常相信佛法 。为了弘扬佛法,他下令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 , 寺院里和宫里都要“燃灯表佛”,意思就是点燃灯火表示对佛的敬意,这也正是元宵节最初“过灯”的起源 。当时在汉朝寺院和宫里点燃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形式各异非常漂亮,而兔子灯就是其中比较漂亮、也比较萌萌可爱的一种 。到了南北朝时 , 宁都县的人们就把兔子灯扎成母子兔的款式,在祠堂、村里和各家各户巡游,老百姓都把兔子灯视为吉祥和好运之物,觉得兔子灯能带来幸福安康 。
以上就是关于兔儿爷灯笼起源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兔儿爷灯笼起源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