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黄山的特点是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 水多的气候特点 。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 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 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 , 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 。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 。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 , 五绝 ,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 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
黄山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 , 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 。黄山山脉东起绩溪 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 。
【黄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黄山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
2、特点
(1)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 。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 水多的气候特点 。黄山集名山之长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 , 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 。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 不松,无松不奇 , 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 。其二湖 , 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 。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 。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 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 。
(2)黄山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 生态系统稳定平衡,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群落完整 , 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森林覆盖 率为56%,植被覆盖率达83% 。黄山野生植物有1452种 , 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水杉,二类保护的有银杏等4种 , 三类保护的8种,有石斛等10个物种 属濒临灭绝的物种 , 6种为中国特有种,黄山特有2种,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 , 尤以名茶“黄山毛峰”、名药“黄山灵芝”驰名中外 。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
黄山的地理位置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 , 介于东经117°02′-118°55′和北纬29°24′-30°24′之间 。南北跨度1°,东西跨度1°53’ 。黄山为安徽省地级市,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 , 被称为“三省通衢”,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 。

扩展资料: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黄山市下辖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3个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4个县,包括55个镇、46个乡、4个街道 , 市政府驻屯溪区 。
黄山市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 。从歙县、祁门等地出土的文物表明,今黄山市一带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有先民生活 。而在新石器时代,那里的先民们已创造原始土著文化 。
黄山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 , 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 。黄山原称作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 。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属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 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黄山为群山构造,“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神奇的冬景和壮美的日出,更让游客流连忘返 。山中有名可数的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他们或崔嵬雄浑、或俊俏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巧然天成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高度均在一千八百米以上,并以三大主峰为中心向四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呈现出典型的峰林地貌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余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黄山无时不松,奇特的古松 , 难以胜数 。最著名者有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等30余株 。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而黄山云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 。
黄山温泉,古称“灵泉”、“汤泉”、“朱砂泉”,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是黄山一绝 。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特殊的地理位置,构成36条大峡谷、形成36源,汇流24溪 。山水迸泻,形成飞瀑 , 悬垂如练,溅珠喷玉 。“山中一夜雨 , 处处挂飞泉”,瀑布中著名者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
由于黄山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十分发育,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 。更有力带丰厚的文化积淀,摩崖石刻等名胜古迹200多处 。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物松、冰挂等自然奇观,幽谷泉鸣,鸟语花香,整个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
黄山是美的综合体,是天地造化的宠儿 。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清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似觉得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美丽的黄山 , 以她博大的胸怀 , 张开了热情的手臂,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
黄鹤楼简介: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 , 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 。她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钠的交点,正好映和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 。登黄鹤楼 , 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 。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 。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 ,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 ,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 , 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
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 , 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 , 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 , 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 , 但都显得高古雄浑 , 极富个性 。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 。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 , 展翅欲飞 。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 , 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
以上就是关于黄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黄山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的全部内容,以及黄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