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 , 同时接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 , 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 , 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 。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 。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
京剧的起源是什么剧
京剧起源于乾隆五十五年,乾隆80大寿期间,原本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春四、四喜、三庆和春台也进京参见乾隆的80大寿的寿辰演出,在表演节目期间四大徽班与湖北的汉调艺人互相合作表演节目,并把各自的曲艺相互融合在了一起 。京剧是起源于徽班进京后不久的北京,并且吸收了徽剧、汉剧、秦腔、昆曲等多个剧种的特色 , 而形成的剧种,主要腔调为皮黄腔 。

京剧的特点:
京剧是主要在徽汉两大剧种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多种地方腔调而形成的剧种 。其特点是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 , 其吹打曲牌主要来自昆曲 。其最初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副、外、武、杂、流十行 , 已逐渐归并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生、旦、净、丑四行 。
其各行当都一套比较严格的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其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最大限度的超脱舞台表演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问题一:京剧始于什么朝代,创始人是谁? 京剧创始人—程长庚京剧创始人—程长庚
程长庚(1811-1880),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县程家井人,盯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活动家,京剧的创始人 。他十几岁时便入家班“四箴堂”学戏 。初次登台,一鸣惊人 。进京后誉满京都 。道光至光绪初年,长期为“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老生台柱和班主,曾兼任京都梨园公会“精忠庙”会首长达30余年,名列同光十三绝之首 。文宗皇帝曾卦赏五品顶戴,慈禧、慈安太后也有过赏赐 。他博采众长 , 凝众多优秀弹腔高手之心血,集弹腔艺术之精华,把徽音、京音、楚音兼收并用,熔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演变剧种――“京剧” 。程长庚因此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伶圣”、“剧神” 。
程长庚嗓音浑厚,唱腔高亢饱满,字正腔圆 。善于用他那高、清、亮的嗓子,吸收昆曲、京腔、汉调的演唱技巧 , 演唱起来“声情交融”,有“刚健沉雄,大气磅礴”,“穿云裂石”、“余音绕梁”之势 。艺术上重视人物塑造,长于表现典雅庄严的风度 。他擅演老生,与当时的余三胜、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 。他所演的《文昭关》之伍员、《取成就》之刘璋、《群英会》之鲁肃以及《战长沙》之关羽均著名,后来演出大多宗程 。
程长庚管理戏班严肃认真以身作则,曾为维护本班全体利益,坚持拒演“大老板” 。后代不少著名京剧老生,多受其培育,如孙菊仙为其北子,谭鑫培为其义子,汪桂芬为其琴师 , 杨月楼则为其指定之三庆班班主继承人 。晚年创办三庆科班 , 先叫“小荣椿科班” , 后改为“四箴堂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着演员 。
程长庚站在中国丰厚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戏向京剧的嬗变 。他以匠心独运的唱腔艺术 , 声容殊众的老生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 , 技艺超群的导演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
程长庚是中华民族的光荣 , 是安徽人民的荣耀,更是潜山人民的骄傲 。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增添珍品的伟大艺术家 。在1990年徽班晋京200周年之际 , 1991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0周年和1996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5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 *** 联合主办了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 。1996年5月潜山县又建立了程长庚陈列馆 , 展出有关程长庚实物、图片等资料300余件 。1991年,程长庚故居遗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这是我能找到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问题二: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清朝
1790年徽班进京
问题三:京剧起源于什么年代,有什么光辉历史 10分 中国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 , 特别是十八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徽班” 。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 。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 。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 , 都居中国之首 。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刻划人物 。京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男性)、旦(女性)、净(男性)、丑(男性、女性皆有)四大行当,此外还有一些配角行当 。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艺术 。人物的忠奸、美丑、善恶、尊卑,大都能通过脸谱表现出来 。比方说 , 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 ,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 , 蓝色喻意刚强勇猛,黄色表示人物残暴,金色和银色,多用于神、佛、鬼怪 , 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通常认为,18世纪末是京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期 。当时,不仅民间戏曲演出很繁盛,皇宫内戏曲演出也很多 。因为皇家贵族们都喜爱京剧,宫廷内优越的物质条件为京剧的表演、穿戴规制、脸谱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宫廷与民间的戏曲相互影响 , 使京剧获得空前发展 。上个世纪20至40年代,是京剧的第二个鼎盛期,这一时期京剧繁荣的标志是诸多流派的产生,最著名的是梅(梅兰芳1894-1961)、尚(尚小云1900-1975),程(程砚秋1904-1958)、荀(荀慧生1900-1968)四大派别 。不同京剧流派都拥有一大批著名演员,他们活跃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上,京剧艺术舞台盛极一时 。梅兰芳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之一,他8岁学戏,11岁就登台演出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30年 , 梅兰芳又率团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 。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 京剧又有新的发展 。特别是作为传统艺术精华而得到中国 *** 的大力扶持 。如今,北京的长安大戏院长年上演京剧剧目,每年举行的国际京剧票友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京剧爱好者,京剧还是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中的保留项目 。
问题四:戏曲发源于哪个朝代 至少唐代已经有戏曲 , 元朝达到兴盛
问题五:京剧发源于什么时期? 【京剧发展史】
一、孕育期
徽秦合流 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弋阳腔) 。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 。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 。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 。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 。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 。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 。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 。‘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
‘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 。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 。该班位于陕西巷内 。
‘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 。该班以武戏见长 。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 。“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 。“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 。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 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 。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 。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 。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簧、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 。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 。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 。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 。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 。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 。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 。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 。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 。声腔主要以二簧、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状元”张二奎、“榜眼”程长庚、“探花”余三胜 。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簧上和京剧戏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语言特点的说……>>
问题六: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大概在哪个年代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 来自中国南方的四个徽剧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称为四大徽班)陆续来到北京 。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 , 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 。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 。随后 , 另外三个徽班:“四喜班”、“春台班”和“和春班”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 。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大量的湖广演员进京表演,带来了汉调(楚调、西皮),造成剧团的大融合 , 许多汉调艺人,加入徽班 , 与徽班同台演出,形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 。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 。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 。
问题七:京剧脸谱起源清朝什么时期 乾隆末年,京剧的形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 。
问题八: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形成于我国的哪个朝代 京京剧形成到底多少年?有两种说法:150年或200年 。在戏曲史界尤其在群众中有些争议但此较准确的应是150年左右 。而梨园 春 是有唐代杨贵妃那流传下来的
问题九:京剧中的京指的是哪个朝代的京城 京剧大约是清乾隆年间,由徽调班社来京后和湖北汉调等融合影响,并吸收一些昆,秦唱畅和表演方式 。逐渐形成的剧种 。
所以这个京,指的应该是清代的北京
【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京剧的起源是什么剧】
以上就是关于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 , 京剧的起源是什么剧的全部内容,以及京剧起源于哪个朝代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