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姓氏是中国多民族、多源流的复姓群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4位 , 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

①出自北魏皇室拓跋珪的长子沙莫雄,拓跋珪建立北魏称帝后,沙莫雄就赐他的儿子嵩为长孙姓,故拓跋嵩为得姓始祖;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长子拓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次子拓跋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创建北魏王朝并称帝后,因拓跋沙莫雄是曾祖父的长子,就赐认他的儿子拓跋嵩为拓拔氏家族的长孙 。拓跋嵩后来官至太尉,晋封为北平王 。由于拓跋嵩骁勇善战 , 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有大功于北魏王朝,因此其后代世袭为北魏王朝的王族大人 。②源于西汉时期出自北魏之前长孙顺,大多尊长孙顺为得姓始祖 。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执政时期,明确规定以拓跋氏为北魏朝皇族宗室之长门,故而拓跋嵩家族皆改姓氏为长孙氏,其中拓跋嵩的次子长孙道生十分著名 , 曾屡建战功 , 为官廉洁 , 位至北魏王朝的宰相,受封为上党王 。
该支长孙氏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融入汉族,称济阳、河南长孙氏系,后多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孙氏者 , 皆尊奉拓跋嵩为得姓始祖 。
据史籍《汉书·儒林传·赵子》中记载,西汉朝时期有个名人叫长孙顺 , 全名为长孙顺繇,是淄川人 。当时昌邑王的中尉、大学者王吉曾传授古代官学典籍《韩诗》给长孙顺,因此长孙顺善诗,属于韩诗学派,在西汉时期与《鲁诗》《齐诗》并称“三家诗”,后长孙顺因此官拜汉学博士 。长孙顺的弟子有东海发福等,徒众尤盛 , 皆至大官 , 形成了西汉武帝执政时期“韩诗学派”中的长孙氏诗学派 。除此之外 , 长孙顺还著有《长孙氏说》两篇,早已亡佚 。历史上长孙氏的名人有:
在长孙顺的后裔子孙中,皆承袭长孙姓氏,其族裔称青州长孙氏系 。后多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孙氏者 。长孙氏族人大多尊奉长孙顺为得姓始祖 。
长孙晟,长孙无忌之父 。北周时期,任司卫上士、奉车都尉;隋朝建立后,历任仪同三司、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唐太宗时,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 。

长孙俭,北魏太尉、北平宣王长孙嵩五世孙 。西魏时期,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东南道行台仆射、荆州刺史,进爵昌宁郡公、授大将军;北周时期,授柱国大将军、陕州刺史,追封郐公,谥号“文” 。
长孙操,长孙览之子 。唐高祖时,任相国府金曹参军、检校虞州刺史,后随唐太宗征讨,参与机密,官至陕州刺史,封乐寿县男 。其子长孙诠娶唐太宗之女新城公主 。
长孙皇后 ,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协助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 。常劝李世民提倡节俭,重视法制,信用贤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宠爱 。尝采“古夫人善事” , 编写了《女则》10卷,现存诗《春游曲》一首 。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 , 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唐太宗时期,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 , 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唐高宗时期 , 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

长孙顺德,北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秦州刺史长孙澄之孙,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族叔 。隋朝时,任右勋卫;李渊称帝,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太宗即位,封食邑一千二百户 , 又特赐宫女;追封为邳国公,赠荆州都督 , 谥曰襄 。
长孙姓氏来源于鲜卑族拓跋氏,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 。汉时,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 , 拓跋部在部落首领拓跋诘汾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的北匈奴驻地漠北地区 。后来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 , 西晋时发生五胡十六国乱华 。鲜卑族拓跋珪趁乱建立政权 。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定都平城即今山西大同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后 , 追谥其曾祖父拓跋郁律为平文皇帝,拓跋珪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四个儿子 , 长子为拓跋沙莫雄(拓跋翳槐),次子拓跋什翼健就是后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 。拓跋珪建北魏称帝后 , 因拓跋沙莫雄是曾祖父的长子,就赐他的儿子拓跋嵩为拓拔氏家族的长孙 。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执政时期 , 明确规定以拓跋氏为北魏朝皇族宗室,拓跋嵩家族皆改姓氏为长孙氏 。拓跋珪一支改姓为元姓 。
长孙氏名人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 ,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长孙皇后的父亲为长孙晟 , 长孙家族作为皇族宗室,从北魏至隋以来能人辈出 , 可谓“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
长孙皇后 , 喜好读书,才貌双全 , 有修养,懂规矩,尽孝道,是李世民有名的贤内助,统领后宫,却能深明大义 。有智有谋,却不干扰政事,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长孙皇后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是唐高宗李治母亲 。
【长孙姓历史名人有哪些】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得力心腹,辅佐李世民廓清宇内君临天下 。因功位居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名列第一 。李世民生前,长孙无忌位居宰相,长孙无忌曾主持修定《唐律疏议》,奠定唐朝两百多年的律法根本 。李世民逝后 , 为唐高宗李治顾命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