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小阿蛮,近年来致力于古诗词研读和写作,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助都大家 。

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注意 , 这里的”诗“ , 特指《诗经》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源头 。前三个 , 风、雅、颂侧重于讲诗的内容 , 写什么内容的;后三个,偏向于形式,技巧方面的,就是怎么写的 。
赋比兴是《诗经》中极为常见的表现手法,之后由《楚辞》、《离骚》一直延续到我们当下的文学,一直在用 。

一、赋者 ,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这是宋代朱熹的原话 。什么意思?敷陈,敷是铺开、展开,陈是陈述 。连起来讲,就是很多同类的事情,铺开来说,排列着来说 。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排比“ 。排比我们就熟悉了,很多事情、很多景色、很多情绪,逐个罗列出来讲,这就是排比 。排比的效果 , 就是气势磅礴,一口气说了非常多的话,写了非常多的内容,阵势大,镇得住人 , 读者读了受震撼,环境、气氛、情绪等要素的营造,都非常充分 。
《诗经》中,《国风·豳风·七月》一首最为典型 。全诗太长 , 不便详引 。节选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 , 十月陨萚 。……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大家注意看 , 在这首诗中,作者从七月开始写起,之后由写四月、五月、六月、八月一直说到十二月 , 这就是排比,就是赋 。这里面有顺序,是按照当时的农事活动来排列的,平铺直叙,一个月一个月的讲这个月应该做什么,写的非常详细 。这种写法,优点是可以在写到很多内容,方方面面,都可以写到 。

二、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这也是朱熹说的 。什么是比?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类比 。这里的”比“,是比较 。两个相似的事物,拿过来做比较,这就是类比 。它的作用,是通过比较 , 让读者由已经知道的事物,去联想还不知道的事物 。举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孩子对火车很熟悉,但是对动车不熟悉 。这时候你就拿火车和动车作比较,各自有什么特点,通过你的比较说明,孩子最后知道了,哦,原来动车是这样子的呀 。
第二 , 比喻 。这里的”比“,是比拟 。这个就好理解一些 。咱们用的很多 。就是用很具体的道理,把那些很虚的,不清楚的东西很清楚的讲出来,这就是比喻 。举个例子:白云 。白云像什么呢?我们经常用的 , 白云很白呀,像什么呢?像棉花糖!这就是比喻 。棉花糖日常生活中很常见,通过你这样一比喻,哦,原来白云就是棉花糖那样的呀,白白的,轻轻的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三、兴者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这还是朱熹老先生说的 。兴也可以分为两种,或者说,兴和比,有时候有混在一起使用 。把握住一点:兴,是先言他物 。什么意思?还是用大白话来说比较好懂 。就是你说了很多张三的好话,一直夸它怎么样怎么样,最后却话锋一转,却归结到原来张三这么厉害,而李四比它还厉害!目的是为了说李四 。这就是”兴“,有什么话,不直接说,而是有铺垫 。当然,你不会一直说张三,因为这不是你的目的 。一般情况,你顶多说张三几句话,然后重点就转向李四,这才是你想表达的 。也就是说 , 这种铺垫,不会太长 。然后,位置可以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到结尾 。不固定 。
《诗经》中,《卫风·氓》就是这样子写法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在这首诗里面,诗人就用桑树起兴 , 说桑树怎么样 , 叶子还没落呢,很茂盛 , 绿油油的;桑树叶落了,怎么样,枯黄憔悴的 。诗人为什么要说桑树叶?这就是“先言他物”,先说别的,然后再说重点,“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说完桑树,再来说他想说的话,这首诗里 , 就是以为姑娘 。这位姑娘还没出嫁的时候,怎么样,很青春,很靓丽,就像桑树叶那样;出嫁之后呢,很辛苦 , 很憔悴,就像桑树叶枯黄了一样呀 。像这样的情况 , 就是兴(当然,这里面也有”比“)
赋的数量比较少,比和兴更为常见,并且比兴经常连用 。这是最后的小结 。

我是小阿蛮,非常感谢您能耐心的看完我的解答 。谢谢 。

“赋比兴”其实是常见的诗歌三种表现手法 , 它出自《周礼·春官》,记载如下: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 , 曰颂” 。关于它们的含义,其实宋代的朱熹在自己的《诗集传》里做出了如下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 ,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所谓赋就是简单直接了当描述事物,用正面表达思想感情;所谓比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事物 , 间接表达思想感情;所谓兴是指托物起兴,就是用一段事物的开头引出正题来表现事物的思想感情 。
当我们知道了“赋比兴”的具体含义,那么在诗歌中如何运用呢?可以根据一些例子来更好的明白 。
赋直接描述事物,是最基本的手法 。

比如“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我想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陪伴到老的意思 。
比间接用比喻描述事物 。
比如《鹤鸣》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理国家要用贤臣良将 。
兴借助事物为所描述事物做铺垫,一般用于诗的开头 。

【诗歌赋比兴的具体含义,搜索诗歌中赋比兴三种手法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赋比兴”的作用其实蛮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