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孩子脊髓损伤后,“妈妈主播”的考验与挣扎( 二 )


身为“网红” , 她们的直播条件并不专业 , 甚至简陋 。 在医院康复期间 , 每晚陪孩子吃完饭 , 洗漱完毕 , 8点左右 , 妈妈们会把病床前的帘子拉上 , 举着一台自拍杆 , 插上耳机开始直播 。 出院后 , 场景变成了凌乱的家 , 有的妈妈为唱歌而购置的话筒 , 是为数不多的装备 。
“很随意的一个直播 , 不是精心布置过的 。 ”涂润描述 。
除了直播 , 她们还用短视频展现脊髓损伤儿童的生活 。 为了上热门 , “封面和标题很重要” , 妈妈们懂得制造猎奇感——“我才十岁就被医生判了死刑”“12岁了 , 有脚却没办法用”“瘫痪儿童站起来了!”
有的视频中 , 琪琪躺在病床上 , 医生护士正在为她制作假腿——定制站立支具 。 她的“双腿”垫在报纸上 , 被透明塑料紧紧裹住 。 视频的配乐是《起风了》 , 配文:“受伤4年 , 换了两双一万八的鞋 。 好希望睁开眼你就正常了 ,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真的过得好累 。 ”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 。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截至2016年6月 , 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 , 占网民总数的45.8% , 而到了2021年12月 , 对应的数据是7.03亿和68.2% 。
在四位母亲成为网红的2018年 , 直播还是风口行业 , 她们有过好光景 , 也尝过甜头 。 最初 , 受众对残疾儿童的生活充满猎奇的窥探欲 , 直播间最高峰曾超越200人 , 每场直播打赏虽不固定 , 但维持在200-500元人民币 。 2019年元旦 , 林琪的快手直播间打赏达到3000元人民币 , 通过平台分成 , 她能拿到1500元 。
脊髓损伤|孩子脊髓损伤后,“妈妈主播”的考验与挣扎
本文图片

李晓慧希望锻炼琪琪的自理能力 , 她最开始让孩子接触直播 , 曾期望孩子以后能靠直播谋生 。 (资料图/图)
“一个烧钱的病”
来到康复医院时 , 这些女性已经度过了最难捱的日子 。
脊髓损伤 , 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 , 通常意味着损伤节段以下肢体的严重障碍 ,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截瘫、四肢瘫痪 。 它通常由坠落、摔伤、车祸等巨大外力造成 。 在现代风险社会 , 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李会向南方周末采访人员提到了电影《触不可及》——片中主人公在一次滑翔伞事故中伤及颈椎 , 导致全身瘫痪 , “有人在他腿上倒热水也感觉不到” 。
对于这四位母亲而言 , 灾难的降临没有任何先兆 。 有的孩子是因为跳舞下腰 , 有的是练武术或翻跟斗 。 最令人唏嘘的是来自甘肃农村的王芳 , 当时 , 她在厨房煮饭 , 女儿小可在床上玩耍 。 突然 , 她听到哭声 , 跑去一看 , 孩子已经动不了了 。
年幼的小可说不清当时发生了什么 , 王芳至今都不知道这场灭顶之灾的原因 。 “我觉得她会比其他妈妈更难过心里的难关 。 ”涂润说 。
最初的治疗曲折又漫长 , 他们从居住的县市一级医院 , 跨到省医院 , 直至跨到广州 , 平均转诊5家医院 , 舟车劳顿 。 在医院走廊打地铺 , 向亲戚四处借钱 。 琪琪在ICU三天花了五万 , 医生甚至直接警告 , “这是一个烧钱的病” 。
治疗康复令家庭陷入经济危机 。 李会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脊髓损伤患者最大的一笔支出是手术费 , 通常约10-20万 。 但手术后的日常 , 则是无底洞 。 康复治疗每月1-2万 , 每年寒暑假都得去 。 女孩小薇两年的治疗康复花了两百万 , 她妈妈说 , “一个月尿管加尿不湿就是2200-2300元 , 她不吃不喝光拉屎拉尿就这样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