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孩子脊髓损伤后,“妈妈主播”的考验与挣扎( 五 )


对妈妈们自己来说 , 她们变得自信了 。 这些妈妈平时不化妆 , 但直播前 , 会认真涂上口红 , 打开美颜 。 在那一刻 , 在妈妈、患者家属的身份之外 , 她们作为女性被看见了 。
追踪三年后 , 裴谕新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故事 。 “我们看到的援助 , 不是一个简单的给予 , 也不是她弱我就可以给予她 。 我们要看到她们之所以苦苦地挣扎 , 即使面临情感剥削 , 也不愿放弃 。 即使明白有让自己失去自尊的地方 , 她们还要去争取 。 是因为她们确实没有其他的资源了 。 ”
李会向南方周末采访人员解释 , 针对脊髓损伤患者 , 现在的福利体系只能惠及残疾人个体 , “他们属于肢体残疾 , 最多一级或二级 , 一个月给补贴的费用就是二三百” 。 妈妈一旦有工作 , 还会影响申请低保 。 对于每月的开销而言 , “光靠这点补贴 , 真的是很有限的” 。
裴谕新认为 , 要真正改善她们的处境 , 最终倚赖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 “如果我们仅仅给她一些物质上的东西 , 给她点赞 , 给她打赏 , 这个东西太少了 , 太杯水车薪了 , 当然比没有要好 。 谁会关注这个孩子的一生 , 只有这个妈妈 , 妈妈这一生都会搭进去 。 我觉得这个包袱不应该仅让她们扛起来 , 应该是社会福利制度扛起来的 。 ”
(文中李晓慧、林琪、王芳均为化名)
【脊髓损伤|孩子脊髓损伤后,“妈妈主播”的考验与挣扎】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付子洋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璐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