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什么是钝感力?拥有“钝感力”的人,往往都是人生赢家( 二 )


钝感力|什么是钝感力?拥有“钝感力”的人,往往都是人生赢家
本文图片

②有时候 , 钝感是回到自身
我们每个人的注意资源都是有限的 , 当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外界 , 过度关注外界的变化时 , 往往会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及变化失去了觉察 。
外界对我们有那么多的期待 , 父母期待我们能做个优秀的孩子 , 上司期待我们能交出出色的成果 , 朋友期待我们能善解人意 , 伴侣期待我们能提供高质量的关系……
当我们总把关注点放到外界的期待和目光时 , 我们会害怕辜负期待 , 害怕别人的失望 , 害怕不好的评价 , 于是勉强自己 , 训诫自己、消耗自己来满足期待 , 但内心却一直交织在焦虑和空虚中 , 总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好 , 还是会让别人失望 , 还是不够努力 。 精力花费在自我斗争中 , 即使已经获得很多 , 仍然感到空虚 , 仍然感到缺失 。
这是因为对外界的过度敏感会让我们听不到内心的声音 , 丧失了对自我的主动权 , 生活忙忙碌碌 , 却难以感受到安心和踏实 。
这时候 , 所谓的钝感力 , 是学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 , 不再执着于外界、他人的评价 , 回到自己身上 , 看到自己的内心 。
钝感力|什么是钝感力?拥有“钝感力”的人,往往都是人生赢家
本文图片

学着对气氛“钝”一点 , 学着对外界眼光、期待“钝”一点 , 这样在做决定、做选择时能排除一些外在的声音 , 多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由自身意志出发 , 自发去思考、自发去做 。
光是从自己内心散发出来的 , 而不用依附于任何人 。 学会自我关怀 , 掌握了自己和生活的主权 , 才是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源泉 , 也是抵挡虚无感的最好武器 。
学会了钝感 , 就学会了注重自身的能力 。
03.
钝感与敏感
钝感与敏感 , 看似是线的两端 , 截然不同 , 但两者却是相融的 。
敏感是对生活细节的捕捉 , 是共情力、想象力、感受力 , 这种感同身受的能力很珍贵 。 敏感能让我们对他人保持同理心 , 不做伤害他人的事 。
钝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 不让自己受伤害 。 钝感不是敏感的反义词 , 它们是掌握情绪的不同方式 。
一位过于敏感的人 , 心里往外伸的触手太多 , 得到的刺激太多 , 会让内心布满创伤;而过于封闭自我 , 用钝感来隔离真实世界和自我的人 , 则会让自己面目模糊 , 走入与世隔绝的僻径 。
电影《灿烂人生》的哥哥马里奥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 不相信婚姻 , 回避关系 , 是他的人生哲学 , 对于一切建立亲密关系的信号 , 他通通选择回避 , 视而不见 。
钝感力|什么是钝感力?拥有“钝感力”的人,往往都是人生赢家
本文图片

马里奥知道佐珍喜欢自己 , 频频望向自己 , 等待他的回应 , 但他只敢全程躲闪 , 假装自己看不懂眼神中藏着的爱意;习惯回避关系 , 即使邂逅了心动的人 , 也只用谎言来隐藏自己;选择离开乐观温暖的弟弟 , 一人踏上孤独的成长之旅……
随着一次次的回避、拒绝关系 , 马里奥变得越发孤僻 , 不愿坦露自己的内心 , 用疏离的社会关系来隐藏自己 , 但也让真实的自我藏得太深 , 连自己都无法看清 。 而封闭久了的人 , 有时候会忘记该如何重新面对关系 。
得知父亲即将走到生命尽头 , 站在家门口的他即使心中满腹情绪 , 但也无法表露 , 最后选择逃走;硬着头皮在平安夜回家团聚 , 却始终无法融入;孤独一人时想联系心动的人 , 但已得不到回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