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包括两个阶段:
1)惩罚与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孩子在这一阶段 , 把会受到惩罚的行为看作坏的 , 把可以避免责罚的行为定为好的 。如前面所提到的蓉蓉 , 为了避免责骂 , 她选择偷钱来还同学项链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YouTube Sprouts频道
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 , 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 也就是说 , 这一阶段的孩子 , 不仅仅是考虑自己 , 还开始考虑别人的利益 。
但重点还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孩子通常在9到15岁 , 此时的孩子 , 已经能够理解社会规范 , 也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符合他人的期望 。
这一水平也有两个阶段:
1)好孩子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出现道德行为 , 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可 , 比如来自父母的夸奖 , 来自老师的称赞 , 甚至同学的羡慕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YouTube Sprouts频道
所以 , 一个行为是否会被别人喜欢 , 是否得到他人的赞扬 , 是他们判断行为的标准 。
当然 , 这一阶段的孩子 , 也会为成为别人眼里的好孩子 , 刻意去做一些内心深处并不想做的事情 , 从而让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过度消耗 。
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逐渐脱离别人的评价 , 只在意权威和秩序 , 比如有的孩子会觉得 , 自己只要遵纪守法就可以了 , 其他的事情可以随自己的心意去做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YouTube Sprouts频道
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是很难管教的 , 自主意识强 , 且很少会因为他人的眼光和言语改变行为 。
他们会在外形上展示自己的个性 , 还会在行为上去模仿一些影视剧中的“英雄” 。
3、后习俗水平
隶属这一水平的孩子 , 一般在16岁之后 。
孩子到这一水平 , 不会再单一地看待事物 , 他们开始思考事情背后的本质 , 所以在行为上 , 除了法律和权威的标准 , 道德准则和良心也会发挥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
这一水平的两个阶段分别为:
1)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 有的事情看着合情 , 却不合法 , 有的事情合法 , 却怎么看也不合情理 。
所以 ,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偶然迷茫 , 需要花一点时间去尝试调和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冲突 , 这便是孩子建立价值观的时期 。
2)普遍的理论原则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建立普遍的信仰 , 比如想要追求自由 , 渴望平等 , 拥有正义感等 , 此时的道德行为的决定权 , 便是内在的良心 。
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 , 有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 , 都不会出现“渣”的行为 , 就是因为其道德水平发展到这一阶段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60岁之后,断掉这两种关系,日子才会更安稳
- 别强求 异性关系再好,如果你收到这4种暗示,就算了别强求
- 异性|女人想和你发展一段关系的信号:3个“默许”
- 恋爱|亲密关系中,有着顶级吸引力的女人:主动
- 婆婆|你对婆婆的不满,是因为她没有帮你带孩子吗?原来我们都想错了
- 人际关系|“人缘差”的人,多半是这3种性格,有你吗?
- 孩子|真爱你的男人,一定懂得为你让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