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时代有一个同桌 对一个人太好,其实是一种人格缺陷

记得学生时代有一个同桌 , 她喜欢一个男生 , 所以 , 为了能够得到对方的青睐 , 她不计成本地对他好 。
例如每天都会给对方买好早饭 , 得知对方要过生日了 , 她攒钱为对方买了一双价值不菲的球鞋 , 结果她那个月只能吃馒头就咸菜度日 。
或许是她的诚心感动了对方 , 终于 , 男生愿意和她说话了 , 但也不是恋人之间的谈话 , 倒像是一个领导者和他的小跟班 。
想吃零食了 , 让同桌买;想喝奶茶了 , 让同桌买 , 除此之外 , 和同桌说话的次数屈指可数 。
记得学生时代有一个同桌 对一个人太好,其实是一种人格缺陷】有人说 , 难道男生不害怕这样的态度会让同桌离开他吗?
我想 , 他应该是不害怕的 , 毕竟同桌的态度已经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同桌心里的地位 , 况且 , 因为喜欢 , 所以 , 他断定同桌不会轻易地离开自己 。
你看 , 我们总以为只要对一个人好就可以有回报 , 事实却是 , 我们大多数的付出 , 其实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

记得学生时代有一个同桌 对一个人太好,其实是一种人格缺陷
文章图片
对一个人太好 , 从来不是维持关系的最好方式
01)、其实 , 生活在一个爱的氛围中长大的人 , 往往更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 。
他们不会讨好 , 也不会卑微 , 更不会不计成本地去付出 , 因为他们从小生长的环境里 , 就给他们灌输了男女平等的这个思想 , 所以 , 当他们身处于一段感情中的时候 , 他们通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对等的地位 。
可以付出 , 但绝不是盲目;可以对一个人好 , 但绝不是不计成本;可以为一个人做出改变 , 但绝不会迷失自己;可以包容 , 但绝不会无限制地容忍 。
事实上 , 对一个人太好 , 其实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 , 例如他们的原生家庭没有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爱是什么 。
所以 , 内心深处就会形成一个畸形的恋爱观 , 觉得只有对对方好 , 才能够维持爱情 。

记得学生时代有一个同桌 对一个人太好,其实是一种人格缺陷
文章图片
02)、其实这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体现 , 通过对别人好来获取认同感 , 以此来达到一个认知的平衡 , 而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是讨好型人格 。
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从一开始就无法体会到对等的爱情 , 他们的缺爱体现会让他们在潜意识里把对方当作救赎 。
只是 , 爱情是个天平 , 人若是把自己放在了卑微的地方 , 自然就会有人俯视自己 , 到那时 , 被偏爱的人有恃无恐 , 付出的人诚惶诚恐 , 如此一来 , 爱情也会朝着不好的态势发展 。

记得学生时代有一个同桌 对一个人太好,其实是一种人格缺陷
文章图片
稀缺效应:追求的过程往往要比得到的兴致高
奢侈品之所以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地购买 , 是因为它本身就稀缺 , 而越是稀少或者是难得的事情 , 就越会提高其在人们心里的价值 , 然后愈发地想要和理想中的目标靠近 。
“物以稀为贵” , 一件事情的稀缺程度和人们内心的后来欲望成反比 ,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稀缺效应 。
假如奢侈品的获得感和普通的两元店的商品一样简单的话 , 那么估计奢侈品店也是门可罗雀 。
人们的兴趣程度总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达到一个很高的值 , 一旦很轻易地得到 , 内心的兴趣度自然也就会开始降低 。
由此可见 , 想要让一段感情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 , 就需要避免我们在爱情中操之过急的心态 。
不要不计成本地对一个人好 , 也不要事事都容忍 , 要提高自己的价值 , 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 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爱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