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70后的打工人:等你干不动了,故乡也难以回去了

01
在偏僻的小山村里 , 有一个孩子去赶集 。
从村里走到集市 , 要绕好几道山梁 , 走很久的山路 。 可是 , 孩子并没有觉得有多苦 。
集市上人来人往 , 有叫卖的商贩 , 有林立的店铺 , 还有几栋红砖瓦房 , 外墙上糊着水泥 。 当然 , 还有几角钱一个的玩具和气球 。
在孩子的眼里 , 一切都是稀奇的 , 令人向往 。
母亲说 , 集市算什么?去城里才好 , 那里有很高的楼房 , 抬头看屋顶 , 人就会眩晕 。 还有汽车 , 喇叭声音很大 。
于是乎 , “孩子”开始向往大城市 。 努力读书 , 飞出山沟变凤凰 。
可惜 , 读书的路不太适合 。 也许是因为家里穷 , 交不起学费 , 也许是读书不够用功 , 干农活太累 , 把学习成绩拉得很低 。
幸运的是 , 那个孩子并没有放弃“大城市的梦” , 终于坐上了长途汽车 , 开始了远行......
我想 , 这就是大多数70后的孩子 , 应有的成长经历 。

故乡|70后的打工人:等你干不动了,故乡也难以回去了
本文图片

02
忽而回头 , 70后的人 , 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 , 一路走来 , 不简单 , 不容易 。
在印象里 , 有一首老歌 , 叫《流浪歌》 。
“走过了多少年华 , 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 , 又是一个春夏 ,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 , 亲爱的妈妈 ,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 , 没有一个家......”
在2000年的时候 , 我在东莞 , 和几个工友一起去夜市 。 有人拉着一个很大的音箱 , 摆在路边 , 音箱上有一个小小的显示屏 。 大家可以拿着话筒 , 对着小视频唱歌 。
这首歌 , 被人唱了一次又一次 , 百听不厌 。
走出家门 , 我们都是流浪的人 。 一边努力赚钱 , 一边思念故乡 , 一边流着泪 。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 ”
工厂里 , 每个月都有人来 , 也有人离开 。
离开的人 , 有些去了别的工厂 , 或者另一座城市;有些回老家去了 , 再也不会来了 。
刚开始 , 身边的工友离开 , 总有很多的不舍 。 后来习惯了 , 或者说是麻木了 。 人往高处走 , 水往低处流 , 谁又能甘心在底层待一辈子呢?
工友老李离开的前一天 , 讲起了他的故乡——一片银色的沙滩 。
夕阳西下的时候 , 海水被晚霞烧红了 , 沙滩上有很多孩子捡贝壳 。 也有勤劳的渔夫 , 从天边归来 。
老李说 , 终于鼓起勇气 , 离开东莞 , 回家乡搞养殖 。 现在村里都有了水泥路 , 路灯也竖起来了 。 水产也比以前值钱多了 。 最主要的是 , 六十多岁的母亲中风了 , 让他放心不下 。
现在的老李 , 一定赚了很多钱吧 。 最重要的是 , 他能够一直留在家乡 , 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 再也不要流浪了 。
事实上 , 很多人和老李一样 , 总想着“回乡创业” , 骨子里舍不得家乡那片土地 。 可是 , 并不是所有的小村庄 , 都有条件创业 。 贫瘠的土地、偏远的山沟、没有赚钱的门路......逼着流浪的人 , 继续流浪 。
叶落归根 , 只是一个梦 , 魂牵梦萦 , 又遥不可及 。

故乡|70后的打工人:等你干不动了,故乡也难以回去了
本文图片

03
才发现 , 等你老了 , 干不动了 , 故乡也多半是回不去了 。
“年轻时赚钱养家 , 老了挣钱养自己 , 哪天干不动了 , 就回家等死” ,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 , 心头一震 , 漂泊的打工人 , 真的要这样么?
我儿时的玩伴老张 , 今年五十岁了 。
过年的时候 , 我和母亲在县城逛街 。 偶遇了老张——一个手握大扫帚的环卫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