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四 )


他还记得自己最忙碌的一天——忙着见来找投资的学生创业者 , “从早到晚 , 每个小时见一个 。 ”
而这些创业者 , 许多才大一大二 , 更有甚至从一进大学就在就在筹备休学、写BP , 连要做什么行业、盈利模式都没想好 , 就夹着一本创业指导、成功学的书 , 开始混迹创业圈 。 一些还没脱离学生气的孩子 , 故作老练的对他说 , “今天就是来认识一下的 , 看看有没有什么创业机会 。 ”
“这帮没经验的学生完全都是瞎搞 。 ”张浩评价 , 但猛然想起自己也才脱离学生身份不久 , 他补充了一句 , “这些大一大二的 , 就是为不想读书找借口 。 ”
而张浩还记得 , 那年学校附近的书店 , 最畅销的书类莫过于创业、销售的类别;而《乔布斯传》 , 光那年生日 , 他就收到了3本 。
也是在生日那天闭眼睛吹蜡烛的时候 , 张浩许了一个“创业成功”的愿望 , 说出这个愿望后 , 有人问他如果创业失败了怎么办 。
一直自诩为对市场足够了解的张浩耸耸肩:“我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 ”
“还没毕业 , 就有无数人邀请我当老总”
对于2015、2016年的记忆 , 杨婷有些模糊了 , 她只记得那年是红色 , 是那种万事都火热的感觉 。
当时准备出国读研的杨婷 , 收到了许多邀请 , “都是邀请当合伙人的 。 ”
其中还有一家画册做的非常精美、印了许多高大上合作案例的文化传播公司 , 邀请杨婷当总经理——这家公司窝在武汉光谷的住宅区里 , “加上总经理才两个人” 。

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文章图片
图|曾经有许多创业公司藏匿于武汉光谷的住宅中
事实上 , 22岁的杨婷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 她甚至没有实习经验 。
“为什么选我?”在那家皮包公司的创始人打来第5个电话的时候 , 杨婷终于问了 。
原来对方不仅希望杨婷能成为公司的CEO , “还要兼任法人” 。
对方解释 ,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 , 本地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提出了许多优惠政策 , 包括一些免息贷款、低税政策和数万元不等的创业补贴 , 这些补贴申请几乎没有门槛 。
“只要企业法人是大学生应届生或毕业两年内的、申报人名下只有一个公司、创业项目和专业背景挂钩即可” , 他们希望杨婷能当一年的法人 , 帮他们申请到补贴和免息贷款 。
面对杨婷的迟疑 , 对方表示愿意和杨婷签订“阴阳合同”:阳的是公司转到杨婷名下;阴的是公司一切经营后果仍由原法人承担、并给杨婷5000元的酬劳 , “你什么都不用做 , 就是到时候用你名义申请 , 你签个字就行了 。 ”
杨婷这才发现 , 确实对自己发出“合伙”邀请的 , 都是文化传媒类的公司 , 那些人都会问杨婷同一个问题:”同学 , 你的名下没有公司吧?”
想到身边许多还没毕业的学生 , 已经成为了各种“总” , 杨婷有些心动 。 对方似乎是察觉到了杨婷的动摇 , 发出邀请 , “周六有个创业路演 , 要不你看看了再做决定 。 ”
周六杨婷如约而至 。

被遗忘的“中国合伙人们”
文章图片
图|彼时许多创业项目诞生于XX创业咖啡馆
那也是杨婷第一次观看路演 。
同她差不多年龄的年轻人按照号码牌的数字 , 在简陋的场地里演说创业初衷 , 大部分的产品都能在世界上的某处找到原型 , 还有许多人讲着讲着就会红了眼眶 , 开始对着台下的投资人 , 说自己多不容易 。
虽然时隔多年后 , 有了一些阅历的杨婷发现 , 这些雷同的故事在不同路演里面出现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