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喜欢孤独,是和人靠近太累。带你走出「社交缺乏」的3件小事( 三 )
值得一提的是 , 心理咨询师龚书认为 , 在社交中有些不舒服的感觉是很正常的 。 她提到 , “每个人被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 , 基本上都是会哭会闹的 , 那正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被要求去社交时的反应 。 社交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分离 , 和熟悉、舒服的环境分离 。 ”
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做的 , 就是调整对社交本身的预期——不去想象社交一定会带来糟糕的体验 , 同时也不幻想毫不费力就能拥有高质量的社交关系 。
调整好预期后 , 我们再从衡量关系的三个维度来看看具体怎么做:
1.主动了解他人的需要 , 同时表露自己的需求
了解他人的需要是给他人提供价值的第一步 。 你可以通过留意对方的职业、爱好等等信息 , 来思考自己能给对方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 你还可以主动表明自己有哪些爱好或是资源等等 , 让对方更了解你 。
听起来这好像是冷冰冰的价值交换 , 但互利互惠其实是人们建立联系的基础 。
当你认为去社交并没有什么收获时 , 可以仔细地回想下自己是不是想当然地只期待着收获 , 忽视了主动提供价值的责任 。
当关系中的双方都负起责任去提供价值时 , 关系中的价值就会流动起来(Ream,2010) 。
2.尽早表达自己的边界和不满
在交际的过程中 , 一味地忍让和迁就不一定能提升关系的兼容性 , 反倒有可能让彼此心生芥蒂 , 给关系埋下隐患 。
更好的办法是 , 在事态升级前就坦诚地表达出你的不满 , 让对方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和边界 , 否则任何缓和关系的方法都有可能是无效的 。
也许你害怕太早表露自己真实的情绪 , 会让对方离你而去 , 但这只是一个筛选跟你适配的人的必经过程 。
3.用坦诚而非猜忌 , 来维系关系的安全感
有时 , 他人可能会做出一些你不理解的行为 , 你会为此感到害怕或是焦虑 , 比起主观地去臆测对方做出这些行为的动机 , 我们更应该坦诚地与对方沟通 。
当我们停止了猜忌 , 用开放的心态与对方沟通 , 就更能共情对方的行为 。 也许有时你并不认可对方的行为 , 但至少你们可以在认知了背后原因的情况下 , 在相对可控的、不那么剑拔弩张的氛围下进行交流(Slatkin,2021) 。
最后我们想说 , 改变缺乏社交的困境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一些勇气 。
和心理咨询师龚书交流这个话题时 , 她还说了一句很有力量的话 , 在这里送给大家:“你是困境的受害者 , 某种程度上你也是困境的制造者 。 这听起来有点难以接受 , 但换个角度想 , 这正说明你是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困境的 。 ”
【不是喜欢孤独,是和人靠近太累。带你走出「社交缺乏」的3件小事】今日互动:你有过社交困境吗?社交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来评论区说说你对社交的感受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炫耀这三样东西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有时,不是你装得天衣无缝,而是我愿意陪你演得完美无缺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
- 拒绝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草包”领导一上任,就喜欢大肆做这3件事,无一例外
- |真正破坏一个家庭的,不是外遇,不是贫穷,而是……
- 有位女客户对我说 老公乱搞,是不是都是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