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脂质颗粒技术应用于化妆品

随着人们对肌肤生理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发明了多种方法来使皮肤状态变得更加符合审美价值?上个世纪后期,人们更加倾向于遮盖化妆品改变自己的肤色,至今粉饼等“治标”的美妆产品依然深受欢迎 , 卸妆的那一刻认不出自己老婆的现象也有出现?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一些更具有长久性的产品成分被研发出来,这标志着人们审美追求更加追求自然的状态和对自身身体的更多关注?
现代美白活性成分一般通过于两种途径得到:
第一种是通过萃取等方式得到动植物等生物制剂的提取物,但此类物质一般具体成分不明的,如大豆提取物,胎盘提取物等;
【米粒脂质颗粒技术应用于化妆品】第二种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美白活性成分,此类物质成分相对明确,如:甘醇酸?曲酸及其衍生物?没食子酸?熊果苷?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谷胱甘肽?半胱氨酸?橙皮苷?烟酰胺?传明酸?水杨酸?类维A酸?鞣花酸?亚油酸?积雪草苷?光甘草定?
当前大量具有生理活性的美白成分还是存在着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水溶性较低?现代美白类化妆品中一般以水作为溶剂,因此美白活性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会影响了产品的性状和性能结构?从结构上来看,美白活性成分多为脂肪族或芳香族羧酸?这两类物质由于缺乏亲水基团,决定了如果添加量过多,随着产品含水量下降,这些成分会析出?一方面造成局部浓度过大,影响美白效果,另一方面也影响产品的性状,降低了用户体验感?
2)易致敏?由于生产工艺等影响,化妆品中不可避免含有各类化学成分?其中部分化学物质,如酸?碱等,当与皮肤?黏膜等接触后,会引发不适反应,有的会造成皮肤损害,常见的有刺激性接触皮炎?这些皮肤损害主要是由于皮肤角质层受到损害,进而引起皮肤屏障受损,导致局部皮肤炎症所导致的?
3)有效期短?曲酸?维生素C?十八碳二烯酸等常见的美白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中常带有不饱和双键?不饱和键因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阻断自由基氧化,从而达到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但在制成化妆品成品后,由于保存环境受限,通常会被暴露在空气中较长时间?这些活性成分结构中的不饱和键会在光照?氧气?金属离子等的作用下变性失活,导致产品降低甚至失去美白功效?
4)产品雷同?酪氨酸被氧化成多巴,多巴再通过一系列氧化反应产生黑色素?黑色素的生成并非一个筒单的化学过程,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酪氨酸酶只在一部分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而目前大多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阻断反应?但由于这是一个系列反应,意味着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达到抑制黑色素生成的目的?
纳米脂质载体的基本概念及功能脂质纳米微粒(Lipid nanoparticles)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逐渐被广泛应用起来的活性成分载体,其本质就是一种固体油脂颗粒?其中最被人们广泛熟知的就是脂质体(Liposome)?脂质体是由鱗脂在水中自发聚集形成的双分子层闭合囊泡,一般呈超微球状,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脂质体可以将活性物质包封在囊泡中或双层结构中间?
米粒脂质颗粒技术应用于化妆品
文章图片
图 脂质体结构与载荷示意
根据的粒径的大小,可以将这些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微脂体等分为普通脂质颗粒载体和脂纳米粒载体?一般来说,脂质纳米粒载体是指粒径在50至1000nm的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微脂体等?普通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微脂体等由于粒径较大,细胞通透性差,而且大粒径也会带来结构的不稳定性?而脂质纳米粒载体则可以完美解决此类问题,它不仅具备与普通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微脂体等类似的理化性质,同时在稳定性?吸收及体内分布?生物利用率等方面较普通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微脂体等都有很大的提高?极小尺寸的普通脂质体、脂质纳米粒、微脂体等可以大大增强使得载体的组织通透性?这样就赋予了活性物良好的体内靶向性?同时颗粒粒度的缩小就可以比表面积的增大?相同体积内,原子可以依附的表面增加,意味着负载更多活性成分?比表面积增大也大大增加了接触面积,这些活性物质与靶目标能够更多地结合,发挥功效?这样可以使得相同药效下,使用更少的剂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