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二 )


文正莹看着安静的外甥 , 便对前来探望儿子的妹妹说道:“说不定你家三伢子是个读书种子呢!”
看着捧着书本安安静静的小外甥 , 再加上妹妹的恳求 , 他破例开了“后门” , 让这个未到学龄的孩子进了他的学堂 , 成了他所收年龄最小的小小“学生” 。
在他的悉心教导之下 , 毛泽东很早就学会了一些古诗 , 如曹植的《七步诗》、李白的《静夜思》等 , 还手把手教他学书法 。 并手抄蕴含文氏家戒和家训的《家范箴言》让他诵读 , 谆谆教诲他“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文正莹对毛泽东很是严厉 。 据毛泽东另一位表哥文南松所说 , 他的父亲对他这位小表弟寄予很高的厚望 , 望子成龙心太切 , 还时常教他一些超出范围的东西 。 如让他读《千字文》和《六言杂字》 , 还讲授过“夸着读书人光荣”《神童诗》 。
文正莹家中有个藏书室 , 里面不乏一些珍贵典籍 , 是文家世代收藏 。 毛泽东经常溜到里面翻阅 , 一看就是大半天 。
后来文正莹发现了小毛泽东这个举动 。 他随口抽查了一些《资治通鉴》的内容后 , 惊奇地发现他的这个小外甥还是个书痴 , 于是允许他在课堂上完后随时可以来看书 , 只要求要爱护图书 。
后来在毛泽东离开外婆家前 , 文正莹还送了他一本《康熙词典》 。 在毛泽东日后的求学生涯中 , 他还常为毛泽东借阅了许多书籍报刊 , 供他阅读 。
六年过去了 , 毛顺生带着一大笔积蓄退伍 , 回到了韶山冲 。 他修整了田舍和房屋 , 让家人过上了较为舒适的日子后 , 就出发来到棠佳阁将毛泽东接回 。
就要离开自己居住了六年的地方 , 毛泽东一时有些不舍 。 在这里 , 他不仅能和表兄弟们同玩同住 , 还接受了启蒙知识 。 重要的是 , 他在文正莹这里接受了耳濡目染的人生教育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文正莹是一位为人正直的儒士 , 平素最看不惯的便是那些仗势欺压穷苦百姓的人 。 有一位平素为富不仁的财主要将儿子送到文正莹的私塾 , 文正莹以面试不合格为由拒绝接受 。
这对小毛泽东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 他以实际行动将文家家训告诫毛泽东:文化知识是帮人干正事 , 走正道 , 成大器的 。 这就是文正莹给毛泽东上的最后一堂启蒙课 。
毛泽东恭恭敬敬地拜别了先生 , 回到韶山冲自己家中 。
离开棠佳阁后 , 文正莹帮自己的小外甥联系好了南岸私塾的邹春培先生 。 这位先生同样以严厉著称 , 甚至有时还会体罚学生 。 但邹先生也很喜欢聪慧的毛泽东 , 认为他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 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
因此回到自己的家中 , 需要一边务农 , 一边上学的毛泽东生活开始变得忙碌起来 。
为主席提名泽东,付学费让其继续上学,主席:八舅父对我有大恩
文章图片
尽管退伍的父亲为家里带来了一大笔积蓄 , 一家人的生活也只是稍微比以前改善了一些 。 家中的具有劳力的成员就需要下田干活 , 此外还要帮母亲减轻负担 。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大人 。 他聪慧好学 , 爱好思辨 , 与父亲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增多 。
毛顺生对这个孩子的期许只是让他学成做一个算账先生 , 能经商 , 懂一点诗书 , 识一点做人 , 就完全足够了 。 他辗转打听到城里有米行招收学徒 , 便打算让毛泽东去城里学点本事 。
1910年秋天 , 毛泽东面临着人生最为关键的节点 。 若是他当年真的去了当学徒 , 也便没有后来的主席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