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5岁的男孩,被大而黑心的媒体给活活逼死了?( 四 )
文章图片
再然后 , 就是遭到了新京报的小作文抹黑 , 被疯狂的污染秽语轰炸 。
文章图片
最后 , 心灰意冷 , 彻底失望的刘学州 , 离开了人世 。
文章图片
这个可怜的男孩 , 过完了如此凄苦的一生 , 自己靠暑假打工赚来的那点钱 , 临死前还把一半分给了带大自己的姥姥姥爷 , 一半捐赠给了石家庄孤儿院 , 还记得对带大自己的爷爷奶奶问好 。 在遗书的最后 , 刘学州说 , 自己不奢求大家可以同情他的遭遇 , 因为自己在努力掩盖悲伤 , 尽力让大家看到他阳光一面 , 把笑容展现给大家的时候 , 遭到的更多的是攻击 。 刘学州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少一些内心黑暗恶毒的人 , 他很喜欢大海 , 因为他感觉大海可以装下很多声音 。 人间疾苦 , 刘学州受够了 。 刘学州 , 一个非常努力上进且心态阳光的男孩 , 依靠国家的孤儿补贴和义务教育 , 拿到了很多很多的奖状 。
文章图片
这些 , 是他在黑暗中一点点拼出来的 。
文章图片
疫情期间 , 刘学州努力支援国家 , 当上了志愿者 , 为抗击疫情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 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证书 。
文章图片
这个证书 , 不是随随便便拿到的 , 是那些穿上防护服支援在第一线的志愿者 , 做出了诸多贡献后 , 才能拿到的荣誉奖励 。
文章图片
可惜 , 这么一个自强不息的上进男孩 , 面对如此没有爱 , 没有尊严的人生都没有绝望 , 却被网络暴力摧毁了活下去的最后勇气 。 新京报 , 你真的是功不可没啊 。 作为顶级大报 , 新京报到底哪里做错了?采访刘学州的生母张女士有错吗?把张女士说的话报道出来有错吗?在新京报的文章中 , 通篇都是“其生母张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张女士表示” 。 如果说内容有污蔑刘学州之处 , 那也是张女士撒谎 , 和新京报有什么关系?张女士撒谎自然是谎言的源头 , 但其实99%的责任都在于新京报 。 因为在描述事情的时候 , 几乎所有的人类都会选择性的描述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事实 , 而隐瞒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 同一件事 , 你让4个目击者去描述 , 会得到4种不同的描述 , 甚至会得到4个完全不同的“真相” , 而且有可能这4个“真相”全部都不是真正的真相 。 这个 , 叫罗生门 。 因此在采访人员的职业准则里 , 凡是涉及到利益冲突的报道 , 一定要采访三方 。 比如说 , 当张女士把刘学州描述成人渣的时候 , 如果新京报要报道 , 那就肯定会损害刘学州的名誉 , 这就构成了利益冲突 。 因此 , 在采信张女士的话之前 , 新京报必须要采访刘学州 , 听一听刘学州怎么说 , 如何回应张女士的指控 。 同时 , 还要采访一个知道真相的第三方 , 听一听第三方是怎么评价的 。 采访人员把这三方的意见全部写入报道 , 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采访 。 这种采访即便不能还原所有真相 , 也不会和真正的真相偏差过于离谱 。 必须走这个流程才能做新闻报道 , 也是之所以只有正规媒体才有采编权的原因这个三方原则 , 不是什么秘诀 , 而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上大学的时候就能在教科书上学到的东西 , 入职后会在新人培训中再度给你反复强调 。 这几乎等同于行业最基础操作原则 。 但是在这次刘学州自杀事件中 , 我们可以看到 , 在新京报的文章中 , 通篇都是“其生母张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张女士表示” 。 刘学州怎么告诉采访人员的 , 刘学州怎么表示的?连一个字都没有 。 只要新京报的采访人员采访了刘学州 , 哪怕刘学州直接挂了电话 , 或者说无可奉告 , 甚至说不接受采访或者联系不到 , 都算新京报采访人员走过了这个流程 。 电视台播出很多采访视频时 , 有些公司负责人或者地方官员面对电话采访很快就挂了电话 , 或者说不方便采访 , 或者说无可奉告 , 然后电视台还非要把这个镜头播出来 。 为什么要播挂断电话的采访镜头 , 无可奉告有什么好播出的?因为播出这个镜头 , 就代表采访人员已经走了三方原则 , 你不接受采访是你的事 , 并不是采访人员没有给你发声辩解的机会 。 但新京报的采访人员压根就没采访刘学州 , 更没采访第三方 , 没有给刘学州一丝一毫自辩的机会 , 直接就把小作文发出去了 , 在网络上给刘学州判了死刑 。 新京报是有采编权的正规媒体 , 新京报的采访人员全部都是持牌上岗 , 受过正规培训 , 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这是行业操作基础原则 ,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 , 你们这群采访人员不知道?张女士的话 , 无论说什么 , 那都完完全全是一面之词 , 新京报你能直接把这个当事实真相?你不听听另一方怎么说吗?因为按事实真相去写稿子 , 没有流量 。 如果只听张女士的一面之词 , 那这件事就是一个刚寻到亲的15岁少年黑了心肠 , 要逼亲生父母离婚 , 还要房要钱 , 想吞了亲生父母财产的故事 。 听听 , 多新奇 , 多吓人啊 , 绝对的“社会奇观” 。 不用想 , 肯定会火爆网络 , 引发巨大热议 。 但如果也去采访刘学州 , 甚至还去采访第三方 , 那这件事就完全成了家长里短的一个普通事 , 最多最多就是亲生父母二次抛弃了孩子的事 , 公众的兴趣会大幅降低 , 热度和流量都没有了 。 我费时费力 , 还要多采访那么多人 , 多整理那么多材料 , 就是为了让自己流量大幅降低的?张女士的一面之词就已经够劲爆了 , 为何要节外生枝呢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50副反应人性的图,针针见血,太现实了!
- 金·卡戴珊|金·卡戴珊下蹲给好友拍照,背影壮观,和皮特的恋情被侃爷认定“假的”
- 燕子|再喜欢一个女人,也要坚持“三不做”,感情最容易长久
- 看完《开端》我才发现,每一个乘客,都普通的让人感动
- 美容院办卡:你一定遇到过的套路
- 恭喜那些一个朋友也没有的人,读完你就知道原因了,很现实
- 邓晓芒|邓晓芒:我不愿意度过一个虚假的人生
- 在这种感情里 用情不专的人,还是不要挽回了
- 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女子 她受继母虐待从小跟着叔叔生活,帮离婚多次的叔叔养大孩子
- 渐渐变老的70后,需要学会“薄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