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才子到去寺庙,如果父母及时提供排解方法,也许孩子人生会不同( 二 )


要是上学了 , 孩子对学校生活有所抗拒 。 他们最常用的理由 , 是身体不舒服 。 我家老二有一段时间 , 忽然变得不愿意上幼儿园 。 一开始只说肚子不舒服 , 后来终于说出口 , 因为在幼儿园发生了不愉快 , 让他产生了躲避的心理 。
还有可能 ,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 , 很喜欢动自己的生殖器官 , 喜欢问无数个为什么 。 又或者 , 事事反着来 。
所有的这些 , 都是孩子自我保护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 不断听同一个故事 , 是因为在故事中 , 孩子找到了认同感 , 是在完成内心的自我构建 。 上学前的身体不适 , 是因为孩子把内心的恐惧 , 转化成了身体的外在反应 。 喜欢动生殖器官 , 问为什么 , 是处在俄狄浦斯期 , 这两种行为都是孩子自我防御机制的方式 。
而事事反着来 , 或许用孩子学着“表达自我”更恰当 , 那是孩子跨过俄狄浦斯期 , 走向更成熟防御机制的阶段 , 所用到的方法 。
结合儿童期孩子自我保护的特点 , 为了帮助孩子们的自我成长 , 作为父母的我们 , 能做的有两点:多读故事尽量少限制
故事知道怎么办 , 很多孩子成长中会遇到的困惑 , 其实在不同的故事中都有答案 。 孩子会在不同的故事中 , 汲取成长的力量 。 可以给这个阶段的孩子 , 多读成长故事、哲思故事、幻想故事 。 具体读什么 , 还要结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 每个孩子 , 会有不同的阅读喜好 , 并且他们的喜欢 , 随着成长的变化 , 会有所变化 。 我们能做的 , 就是提供足够好的阅读资料 , 和孩子一起走进阅读的世界 。
“尽量少限制” , 这一条看《恰到好处的界限:如何更好地保护自我》中的描述 , 是简单的一句“一些临床医生有理由担心 , 当代社会对儿童这一时期发展的影响 , 各种权限的界限模糊、父母和教师眼中学业成功的模范等 , 实际上都束缚了孩子身上这些心理防御机制的发展 。 ”
对这句话的理解 , 想想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 心中就会明了 。 很多时候 , 是大人们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 比如过度干涉、“普世”的价值观等等 , 大人自认为正确的内容 , 都限制了孩子自我防御机制的发展 。
其实我们并不能确定知道 , 孩子的自我防御机制 , 发展到了哪一阶段 。 但多给孩子读故事 , 尽量少限制孩子的发展 , 这两条 , 至少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
从才子到去寺庙,如果父母及时提供排解方法,也许孩子人生会不同
文章图片
青春期:躁动的自我防御之路
青春期 , 想说爱你不容易 。 虽然自己也从青春期走过来 , 但人到中年 , 早已忘记当年的青春期 , 是多么惹人讨厌 。
从才子到去寺庙,如果父母及时提供排解方法,也许孩子人生会不同】青春期孩子的自我防御机制 , 阿兰·布拉克尼耶提到 , 并没有什么特别 。 这个阶段的孩子 , 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 , 会倾向于小时候用过 , 比如认同、发泄等等 。 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 , 因为认知的提升 , 而不断修正所用到的方法 。
自我防御机制的方式有不少 , 但想要理解青春期 , 了解三股力量 , 能更看懂他们的行为 。 青春期的孩子们 , 一股力量是成长 , 一股力量是欲望与焦虑 , 还有一股力量是自我保护方式 。
这三股力量 , 中间是成长 , 一侧是欲望与焦虑 , 另一侧是自我保护 。 三股力量 , 带领着青春期的孩子 , 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 平衡得好 , 之后的路 , 走得坚定 。 如果没有 , 大人面对的会是令人头疼的青春期 。
读过阿兰·布拉克尼耶在《恰到好处的界限:如何更好地保护自我》里 , 对青春期的描述 , 对于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 , 会与这个阶段孩子的沟通 , 有一定的启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