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晶报| 投稿读者: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丽斌 |无论走出多么遥远 新年仪式感丨跳过搭石送鸡酒,家乡的味儿始终在味蕾

本文转自:晶报
|投稿读者: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陈丽斌|
无论走出多么遥远 , 家乡的路永远在脚下;不管吃过多少美食 , 家乡的味儿始终在味蕾;纵使经历多少人事 , 乡愁始终萦绕在心间 。
本文转自:晶报| 投稿读者: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丽斌 |无论走出多么遥远 新年仪式感丨跳过搭石送鸡酒,家乡的味儿始终在味蕾
文章图片
我的家乡在陆河 , 说起家乡的习俗 , 实在是数不胜数:年三十父亲给全村人写春联 , 穿新衣放鞭炮 , 抛圣杯拜神拜祖先 , 年初一吃斋 , 年初十煎甜粄补“天穿”……年过半百了 , 但是童年时光一辈子咀嚼不腻 , 又要过年了 , 童年过往的一幕幕又重回脑海 , 一帧帧扫过 , 一个场景 , 我点停 , 然后让它来回播放 , 直到穿越回到童年时代的年三十……
年三十家里大人起得很早 , 小孩子也开心地起来等洗“大吉水”换新衣服过年 , 心情激动得很 , 奶奶、妈妈和姑姑们在厨房忙乎 , 准备拜神拜祖先的“三生”(鸡、鱼、猪肉等)酒礼之类 , 总之 , 一张八仙桌摆得满满的 。 爷爷、爸爸和叔叔们就到处贴春联贴红 , 甚至鸡舍和猪舍门口也要贴上 。 中午时分就准备晚餐了 , 据说年三十晚越早吃饭 , 来年就越清闲 , 不用过起早摸黑的日子 , 基本上下午四点前就都把澡洗好 , 穿上了新衣服 , 吃过了晚餐 , 我们小孩就等大人们发红包了 。 那个年代能够吃上一块鸡肉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
本文转自:晶报| 投稿读者: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丽斌 |无论走出多么遥远 新年仪式感丨跳过搭石送鸡酒,家乡的味儿始终在味蕾
文章图片
▲作者一家(四世同堂)
今年大年三十 , 我装好一碗鸡酒(鸡肉、鸡蛋和黄酒)缅怀先祖 。
娘家有一个敬老的习惯 。 小时候 , 奶奶在杀鸡前就计划好村里有多少个比她年长的老人 , 要备多少碗黄酒鸡 , 我们叫“鸡酒” , 然后再煮多少对鸡蛋 。 拜完神 , 奶奶就赶紧斩鸡了 , 每个老人一个碗 , 一字摆开 , 然后把鸡最好的部位的肉摆在碗底 , 再往每一个碗上切点鸡内脏 , 淋上自己酿制的红曲糯米酒 , 再摆上一对剥好的鸡蛋 。 自八岁开始奶奶就吩咐我去完成把每一碗送到各个老人家 , 这些人里有爷爷的奶奶辈 , 有爸爸的奶奶辈 , 我至今还记得的有:太叔公太1个、太叔婆太2个、叔公太2个、叔婆太2个 , 一共要走上七趟 , 我是不太情愿的 , 奶奶很有办法 , 每次在家里叔叔姑姑们在的时候就表扬我听话 , 尊重老人 , 然后故作神秘地往我口袋里塞几个花生米和一把爆米花 , 就这样我被表扬得飘飘然 , 脚步也轻了许多 , 逐户送了下屋和祠堂老屋的后 , 就要去小河对面的叔婆太家了 , 河里没有桥 , 要跳过二十几个搭石 , 然后穿过左拐右拐的田埂小路 , 奶奶总是鼓励我说:“我斌儿走得稳 , 你小姑都没有你行!”然后每年跟我重复说:“以前我被欺负 , 都是你叔婆太帮助我 , 我没有读书 , 大字不识一个 , 你爷爷是国家干部 , 我三岁就做童养媳 , 受了很多苦 , 几次想偷偷回娘家 , 那时候小 , 每次被你叔婆太拦住留下来了 , 终于熬到苦尽甘来 , 生了你爸和那么多叔叔姑姑们 , 想到她 , 没有她就没有你们了 , 人不能忘本……” 。 就这样 , 我特别小心而心怀感恩和敬重的心情把一碗鸡酒送到老人们手上 , 老人们回报的是:“斌儿真懂事 , 你家里教得好!”每送完一户我都蹦蹦跳跳哼着歌儿回家向奶奶汇报 。
本文转自:晶报| 投稿读者: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丽斌 |无论走出多么遥远 新年仪式感丨跳过搭石送鸡酒,家乡的味儿始终在味蕾
文章图片
本文转自:晶报| 投稿读者: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丽斌 |无论走出多么遥远 新年仪式感丨跳过搭石送鸡酒,家乡的味儿始终在味蕾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