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上野千鹤子是著名社会学家 , 日本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视觉中国/图)
三位北大毕业的女性博主与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的一场网络对话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 以至于后者的名字连续两天登上了微博热搜前列 , 其中博主对上野的提问“决定不结婚是否因为受到男性伤害”引发的讨论尤其热烈 。
因为三位博主都是已婚已育的女性 , 她们对选择不婚不育的上野的发问被部分网友解读为“无知”和“不尊重” , 是一种“不可饶恕”的冒犯 , 还被嘲笑为“丢脸丢到了国外” 。
事实果真如此严重吗?作为常年在日本公共媒体上参与讨论和辩论的公共知识分子 , 当事人上野千鹤子或许未必这么想(虽然对方的发问显然是一个矮化女性的问题) 。 北大女生的提问或许基础和幼稚 , 但绝对算不上尖锐 , 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关于女性问题的困惑 , 有机会得到专家解答并非坏事 , 硬说“冒犯”着实有些言过其实 。
综观众多评论 , 不难发现这些质疑不仅仅指责北大女生不够懂得女性主义的真正内涵 , 还由于这三位的社会精英属性与她们的“无知”之间产生的反差 。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她(们)的形象是高知女性 , 她(们)的行为却是七大姑八大姨一样的家长里短 , 这种反差我们不能接受……”
这样的言论看似是对上野千鹤子的维护 , 却还是暗暗将女性分成了三六九等 , 仿佛总有一种女性应该比另外一种女性更高贵和聪明 。 直言不讳地说 , 当我们天然地对“高知女性”抱有期待的时候 , 是将自己的位置代入了其中 , 将她们与“七大姑八大姨”对立本身也是一种上野所批判的“厌女”心态 。
我们必须和心中的“厌女症”作斗争
“厌女”(misogyny)也可以被翻译为“女性蔑视” , 上野指出在性别二元制的秩序里 , 无论男人女人 , 没有人可以逃离“厌女”的笼罩 , 女性即使不会有对自身性别的“蔑视感” , 也会有一种“自我厌恶” 。
这乍看上去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指责 , 但却是一种在父权制社会中十分常见的心态 , 即使是上野千鹤子本人也坦诚地谈到 , 如果自己不厌女 , 就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
在《厌女》这本书中 , 上野千鹤子干脆问道:“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 , 有一次也没有庆幸过没生为女人的男人吗?有一次也没有抱怨过生为女人吃了亏的女人吗?”
回到前文网友对精英女性的期待和对普通女性的“蔑视” , 则完美地证明了何为当代社会的“厌女症” 。 当性别平等意识渐渐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识” , “厌女症”也变得更加隐形 。
这种“一部分女性是很好的 , 另外一部分女性则不够好”逻辑的潜台词还是女性应当是“完美”的 , 必须要符合种种的准则 。 即使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式的完美 , 也要树立一套独立女性的完美 , 这种期待恰恰忽视了每一位女性的具体处境都是复杂的 , 在漫长的一生中 , 每一个人都会存在认识上的短板以及行为上的怯懦和无助 。
我在一家网红书店就遇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上野千鹤子的著作《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女性的思想》等摆在了这家书店进门最显眼的地方 , 以超级畅销书的姿态被展呈;而与她的书摆在一起的还有《离婚怎么办》《离婚了 , 如何共同抚养孩子》等这样的实用书籍 。
熟悉上野千鹤子的人当然知道她对父权制社会的婚姻看法并不正面 , 她也在不同场合谈论过自己对主流婚姻范式的批判 ,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摆放这些书的工作人员不懂何为女性主义 , 没有好好看过上野千鹤子的书 , 严肃的女性主义探讨为什么要和一些“媚俗”的工具书放在一起——这种讨论几乎算得上是当下舆论场的主流话语 。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 , 或许这反而说明这家书店深谙读者心态 , 他们很理解来买这些书的读者 , 共情他们急于寻求某种答案的焦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上海总和生育率降至0.7,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吗?
- |怀孕被抛弃、玷污后摘子宫,李小冉新剧中6个女人给女性敲响警钟
- |公职人员相亲失败后发不当言论,被指不尊重女性;工作单位致歉
- |浅谈已婚女性生育后的生存“窘”境
- |鹿昕夜话|女性心中也会存在红玫瑰和白玫瑰吗?
- |《金枝(全本)》:几代女性撑起的家族故事
- |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4个讨人嫌的女性角色,谁让你印象最深?
- |我国单身女性人数破3800万,女生不想结婚,意味着什么?
- |从《我的天才女友》,聊聊女性面临的现实“困境”
- |无限超越班:横漂傲蕾为做演员成“不孝女”撕开女性家与梦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