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宝贝,你快点写作业,妈妈请你吃肯德基 。”
“只要你乖乖的,我奖励你一个玩具 。”
“帮我拖下地,给你2块钱 。”
“如果你这次考到100分,我就给你买你心心念念的那个游戏机 。”
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这样的对话,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
这种教育,俗称胡萝卜教育 。棍棒教育被喝止后,胡萝卜教育大行其道 。
面对眼前跳脱的娃,挫败感时时有,总想揪住他打一顿骂一顿 。
但一想起专家说的“棍棒教育没用,只会破坏亲子关系”,只得默默放下举起的大手 。
毕竟,为人父母,最在意的还是孩子好不好 。
可你是否已经发现,胡萝卜教育的效果好像也不尽如人意 。
你期待的“积极上进、乖巧听话”并没有出现 。相反,你越奖励,神兽们似乎越“嚣张”,都快软硬不吃了 。
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稍微好点的,孩子也算听话上进,但是往往推一下动一下,主观能动性很差 。只要不在你眼皮底下,就管不住自己 。
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怎么让孩子主动学好呢?
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内驱力VS外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人的学习动机分为3类:
认知内驱力: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好奇心 。
儿童越是不断探索、了解周围的世界,越能够从中获得满足 。这种满足感反过来又强化他的内驱力 。
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自我提高内驱力: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或学校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最主要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成就感 。
正常来说,他们很在乎自己的学习能力,会更愿意跟成绩好的人做朋友 。
附属内驱力: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获取知识、变得更优秀,而在于获得奖励或赞许等 。胡萝卜教育,调动的往往是孩子的附属内驱力 。
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理论上说来,这3种内驱力各不相同,泾渭分明 。
现实中,它们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楚 。很多时候,这三者是共同起作用的 。只不过,不同孩子,主导内驱力不一样 。
由认知内驱力驱动的孩子,往往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而他们身后往往有一个特别民主的家长 。
纪录片《小小少年》中的殷然喜欢研究虫子 。家里养了200多种虫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主业是养虫子,副业是读书” 。
因为喜欢,他会自主找来所有资料看,一有空就往山里跑,完全不需要大人督促 。所以,不过11岁,就成了小小昆虫专家 。
教育 表现好就奖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还有效吗?
文章图片
由自我提高内驱力驱动的孩子,若不能被看见或赢得预想的结果,很容易受挫 。而且,他们往往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