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不够自知的话 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 )
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 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产生消极的偏差 。
文章图片
那么 , 更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我一直提倡的观念 , 是在生活中灵活地应用感性和理性 。 也就是:用感性提供材料 , 用理性进行分析 。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前面的问题「你擅长什么」 , 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什么呢?不是在当下去回想和思考 , 而是在平时就需要有意识地去积累 。
也就是说:当你在工作中接触各种不同的场景、操办不同的事情时 , 就可以多沉浸进去 , 去感受:
●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 , 感觉是愉悦 , 还是无聊?
●我对它是否有进一步探索的好心 , 还是只是公事公办、毫无兴趣?
●我在做这项任务的时候 , 是感到很流畅、很舒服 , 还是非常艰涩 , 需要经常停下来思考?
●我能很自然地进入心流状态里 , 还是特别容易分心和走神?
●别人对我的成果是什么样的评价?是很满意 , 还是不够满意、勉强能用?
……
回答这些问题 , 依赖的不是理性 , 而是感性 。 不要束缚住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 而是忠实地记录下来自己内心和状态的波动 , 问问自己:
我现在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是哪个细节、哪个环节 , 让我产生这样的情绪?
这个过程中 , 不需要过多的思考 , 只需要专注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可以 , 忠实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就好 。 要相信 , 你的内心不会欺骗自己 。
当然 , 由于人总是会有状态的波动 , 所以一两次的记录不能说明什么 。 最好是把这种做法变成一个习惯 , 每天完成日常工作 , 或是定期对项目进行检视时 , 都可以做一遍 , 问一问自己内心的实际感受 。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 , 经常会讲到多做日志和复盘 , 其实指的就是类似这样的记录 。
接下来 , 你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用自己的理性 , 去对感性所收集的这些材料进行加工 , 去思考:
●这些收集起来的材料有没有什么共性?
●是什么样的事情和任务 , 会引发我的好奇/愉悦/成就感/无聊/困难/烦躁……?
●我能不能总结出一些简单的规律 , 来讲清楚我的倾向?
换言之:感性收集关于事情和情绪的原材料 , 理性则是对这些原材料进行总结、提炼 , 抽象出一个个规律出来 。
在调用理性进行总结的时候 ,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过多地沉浸在「我是不是又做错了」的思维定式里面 , 而是要跳出来 , 拔高自己的视野 , 尽量把自己从「那一刻的自己」里「抽离」出来 , 用一个更高的角度 , 去冷静地俯瞰自己 。
你可能还会记得:我在之前的文章里 , 强调过:我们要做的 , 是对外沉浸 , 对内抽离——用在这里其实也是适用的 。
唯有把感性和理性良好地结合起来 , 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 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
文章图片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什么呢?是自我跟外部世界的碰撞 。
山本耀司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 , 撞上一些别的什么 , 反弹回来 , 才会了解‘自己’ 。 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 , 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 这才是自我 。 」
很多人的一个认知盲区是什么呢?就是过于关注自己 , 从而忽略了「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 但实际上 , 我们对自我的认识 , 跟别人对你的认识 , 往往是不重合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嫌弃一个人,是因为这个原因
- 千帆|愿意等你千帆,而我随时是岸
- 小人|生活中,面对害你的人,再善良也不能一忍再忍,这么还击才是正道
- 毕淑敏|毕淑敏|我们总在互相羡慕
- 唐艺昕|一个男人爱你到极致的证明:忍不住问你三个问题
- |短篇小说|宋明炜:初雪
- 直男|“男朋友吵完架睡得更香了”
- 西窗|吃过大苦的人,往往会变得“沉默寡言”
- 西窗|若一个人,心里真的有你
- 异性|女人深爱你的征兆: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