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我的错?”985硕博毕业相亲到麻木,学历成第一道坎( 三 )


理想岛创始人马仁义表示:“大多数硕博人群接触的社交圈子很小 , 而市面上又缺少一个让他们可以相遇的平台 。 面向全部人的社交平台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只是想要交友 , 脱单意愿并不强烈 。 ”
尽管理想岛为高学历人群提供了精细化服务 , 但也有一些用户的经历揭开了现实的骨感 。
近两天 , 薛琴把个人简历挂上去后 , 被一个条件相当的男生看中 。 双方交换微信联系方式后 , 短短10分钟内 , 薛琴就遭遇了全方位的审视:对方对于婚姻精准的丈量远超过她的想象 , 在得知薛琴的职业后 , 对方立刻判断出她能为家庭贡献多少、每年的收入范围 。 而当发现薛琴并非北京户口时 , 对方很快终止了聊天——“对不起 , 不太符合条件” 。
男女性的择偶标准也往往出现错位 , 男性更看重女性的年龄和颜值 , 而女性会在对方的学历和收入上有更高的要求 。
马仁义提到 , 一位本硕博均在北大就读的女生 , 其在申请好友的过程中却处处碰壁 。 有一次 , 她连续发送了10次好友申请 , 没有一个通过 。 她的申请对象无一不是来自“清北交复”等顶级名校 , 也是平台上的“爆款男” 。
“用户在双向选择时 , 也是一个自我调整认知的过程 。 尤其是在遭到拒绝之后 , 无论是男性 , 还是女性用户 , 都会逐渐调整自己的婚恋需求 。 ”马仁义向时代财经说道 。
理想岛VIP女性用户占62% , 男性用户38% , 前者数量明显高于后者 。 自平台成立以来 , 马仁义接触过上万名单身男女 , 他能明显感受到接近30岁女性的焦虑情绪 , 面对婚恋市场的供需不平衡 , 她们可能要考虑并不完全匹配自己要求的群体 。
上海单身青年王杰对时代财经道出了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婚姻很大程度上是想维持住现有的生活质量 , 或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
早在上世纪70年代 , 就有学者指出 , 婚姻市场上的男女都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对方的个体特征(例如身高、家庭、教育等)是决定男女匹配的重要因素 , 并且往往个体特征相似的单身男女更容易实现家庭产出的最大化 。
康康向时代财经说道 , 原来的传统婚恋文化 , 比如“男高女低”的思想 , 可能要被改写 , 婚姻的终极标准是能不能和对方愉快地相处下去 , 不要把条件卡的太死 , 因为爱情的发生并不一定像数学公式那么精准 。
尽管高秋每天都会提醒自己 , 脱单时间已经不多了 , 但她依然不愿意因为年龄的紧迫 , 选择一个不喜欢的人 。 她还打算和外界的“年龄婚恋观”抗争一段时间 。
(文中高秋、宋珅、薛琴、王杰为化名)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