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出 , 造成情感忽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来自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方式以及成长经历 。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遭遇过共情失败经历(包括两种 , 急性共情失败:遭遇重大压力事件 , 但没人给孩子共情和缓解压力;慢性共情失败:父母对孩子长期缺乏共情和情感回应) , 那么极有可能会在成年以后出现情感忽视的症状 , 其中就包括“社恐” 。
本文图片
在我了解了这一概念后 , 当我再去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 , 很显然 , 我曾是个“被忽视的孩子” , 曾经遭遇过父母、周遭或多或少的情感忽视 。 这也直接或间接导致我后来患上了“社恐” 。
但是 , 过去已然过去、无法再改变 , 如何才能跳出“被忽视”的陷阱 , 实现自救呢?
5
在《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里 , 作者提出 , 如果你发现自己曾经遭遇过情感忽视 , 首先不要内疚 , 因为这不是你的错 , 而且内疚也于事无补 。
其次 , 不要去责怪父母或憎恨自己的成长环境 , 因为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 毕竟父母在他们那个年纪和生存环境之下 , 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 他们并不容易 。
而要想真正走出情感忽视的阴影 , 需要从两个方面尝试做出改变:
1)从认知上做出改变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 , 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 要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 要懂得关爱自己 。
究其根本 , “社恐”本质上就是害怕在关系中面对真实的自己 , 是对自我的不认可 。 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走出社恐的第一步 。
2)从意识和行为上做出改变:不要刻意逃避“关系”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中曾提到:“人是在关系中获得成长的” , 一味逃避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一直深陷阴影 。
本文图片
所以 , 生活、工作中 , 可以尝试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训练” , 削减自己对社交和建立关系的恐惧 。
a. 通过自我提问来鼓励自己
例如 , 沿着下面这样的逻辑脉络 , 逐层发问 , 深入恐惧的本质:
我害怕、担心、焦虑的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这些担心都如设想得那样发生了 , 最差的结果又能怎样呢?
真的是我不可承受的吗?
……
你会渐渐发现原本惧怕的那个东西已经自然消解了 。
b. 提醒自己保持正念
如在对某个即将到来的社交事件感到焦虑时 , 可提醒自己保持正念 , 不去预设可能的情况(因为多半会是负面的想象) , 告诉自己临场发挥、顺其自然就好 。
c. 寻求他人帮助
很多时候 , 把自己内心的恐惧表达出来 , 其实也就没那么害怕了 。 所以 , 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 多和亲近的朋友聊天、倾诉、分享 。
经过从认知到行为上的尝试实践与改变 , 现在的我感觉内心变得稍微强大了一些 , 而且从关系中获得的正向反馈也激励我更有勇气去融入新的关系了 。
本文图片
诗人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最危险的时期和对心灵最大的戕害 , 莫过于一天到晚沉思自己的性格、处境 , 孤独地承受自己的不满与弱点 。 ”
所以 , 学会接纳自己 , 尝试在关系互动中获益 , 不要再独自一人自怨自艾了 。
希望 , 在这条自我疗愈的道路上 , 我能一步步打开自己 , 逐渐摆脱情感忽视的阴影 , 实现自我悦纳 , 走出“社恐”的牢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生最害怕被抛弃的感觉 大部分女生最害怕被抛弃,你赞同吗?
- 8岁被俘,流落日本40年,娶美女妻子当上富豪,晚年回国支援建设
- 严凯柳子琪|《盛装》严凯与柳子琪谈婚论嫁,却被算计,这场游戏没有赢家
- 李薇 被15岁男孩侵犯后,她选择面对人生,如今成了伦敦大学文学硕士
- 冯玥|人世间:冯玥嫌周楠没本事,毕业后傍大款,被原配打到流产住院
- 爱情|被你吃定的男人,往往会主动给你这些特殊待遇,别人不会有
- |在感情里,这件事没守住,你会节节败退,越来越不被男人重视
- 郭刚堂|《失孤》原型郭刚堂找到被拐的儿子后:寻子24年,一个父亲的自白
- |工资单被同事看到,男子遭开除!理由是……网友炸锅!
- 小陶虹 在感情里,这件事没守住,你会节节败退,越来越不被男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