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觉得 , 诗人是善变的 , 把那些情情爱爱说得浪漫无比 , 让不经世事的年轻女子迷失了自己 。 况且 , 徐志摩不仅教唆陆小曼离婚 , 而且给陆小曼母亲写了一封信 , 希望他们给这段爱情一条生路和祝福 。 陆小曼虽然受西式教育长大 , 但她母亲吴曼华却是传统教育下长大的大家闺秀 , 是个恪守妇道遵从“三从四德”的女人 。 在她看来 , 徐志摩如此公然写信给她 , 完全是一种挑衅 。
在现代社会 , 低配版的如徐志摩大约就是那种不断撩骚各种不同女生的闷骚男 , 或是舞文弄墨 , 爱好文艺 , 卖弄一点才华 , 他们不停游走在一段又一段浅而无味并短暂的感情中 , 寻求不同的新鲜和刺激 , 但每段感情不过两三个月便无疾而终 。 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 永远苦闷于找不到合适的伴侣 , 这种男人在现代社会是典型的隐性PUA男人 。
这种所谓的苦闷孤独彷徨、不被理解 , 不过是一种令人恶心的骚气罢了 。 这种男人 , 注定无缘于幸福 , 也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
在徐志摩离开陆小曼去往欧洲后 , 王庚试图挽回他和陆小曼的婚姻 , 但他的努力是枉然 。 他们反而因相处的时间增多而大吵起来 。 后来 , 陆小曼因抄家当场心脏病发 , 住进医院 。 陆家父母虽然心疼女儿 , 却依旧坚决反对她和徐志摩的感情 。 原因在于: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 , 伦理道德的影响 , 陆家的脸面以及王庚本人优秀出众 , 年轻有为 , 再怎么说 , 王庚都是陆家父母千挑万选才相中的女婿 。
陆小曼在徐志摩离开后 , 依然与父母和王庚僵持着 , 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 窃以为 , 这并非为伟大爱情而献身的勇敢举动 , 这其实是任性和自私!
本文图片
陆母一向维护女儿 , 支持女儿 , 唯独在她和徐志摩感情一事上持反对态度 。 即便到后来 , 陆母态度略有回转 , 但也希望女儿去上海和王庚相聚 。 她表示 , 如果王庚还是对陆小曼不好 , 她再出面谈离婚 , 只是希望现下女儿能给王庚一次机会 。
按理说来 , 陆母此举已经十分理解体谅女儿了 , 但陆小曼依旧不肯妥协 , 由此可见 , 她此前的人生 , 父母给了她多大的宽容和忍让退步了?这该是多大的宠溺?
后来 , 陆家父母都要给陆小曼跪下了 , 他们既为女儿的任性和不懂事而难过 , 又无法理解女儿究竟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 才如此不肯松口 。 最终 , 陆小曼因父母如此难过 , 才选择了妥协 。 当陆小曼再次和王庚吵架后 , 因病情严重 , 王庚被吓到了 , 于是他们都不再提起去上海的事情 。
即使陆小曼病着 , 但王庚因为工作的关系 , 依然在第二天去了上海 , 这让陆小曼感到不解 。 她这么个自小事事顺心被捧着长大的人 , 无法理解王庚以事业心为重的行为 , 她只能解读为王庚对她毫不关心 。 而另一边的徐志摩 , 却从往来书信中得知陆小曼生病 , 焦心不已 。
尽管后来 , 陆小曼和徐志摩如愿以偿地结了婚 , 且出于面子以及需要被社会所承认等的需要 , 双方要求梁启超为他们证婚 , 而梁启超也的确到场了 , 但是 , 梁启超对陆小曼有很深的意见 , 他觉得陆小曼这样的女子不仅贪慕虚荣 , 只知吃喝玩乐 , 而且对社会是不会有贡献的 。 他更认为徐志摩的做法不仁不义 , 他不仅夺取好友的妻子 , 而且敢办婚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罗子君 原著《我的前半生》罗子君被离婚,身边8个人的反应,触动很大
- 晕倒|人生不易,管好三件事,后半生好运相伴
- 亦舒在《我的前半生》中说:人为什么要结婚 什么样的婚姻,才算幸福的婚姻?
- 人为什么要结婚?亦舒在《我的前半生》里写道:人为什么要结婚 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没有强大的内心,请远离AA制婚姻
- 《我的前半生》里有一句台词:当你吃的喝的用的 女人要记住,做全职宝妈的付出是不被认可的
- 看尽了世间繁华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一定要学会往前走
- 认知:一个人后半生的好福气,从改掉4个不良习惯开始
- 五十岁的“天命”,过的是下半生的命,一切“因果”都看得见
- 女人在后半生 后半生不幸福的女人,一般有这三个表现
- 外卖员|“我奋斗半生,沦落为外卖员”:这几类人,会被时代静悄悄地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