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陆小曼: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俗话说“儿子要穷养 , 女儿要富养” , 林徽因与陆小曼正是两个典型的按照“富养女儿”的标准 , 培养出来的民国闺秀 。
同样出身富贵之家 , 同样从小就读诗书、精外文、学钢琴跳舞、习山水绘画、拿著名女校的文凭、请举止优雅的外教;同样的天生丽质和天资聪颖 , 又同样出落得仪态万方、才情兼备……
林徽因、陆小曼: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文章图片
林微因和陆小曼
可是纵观两人的一生 , 林徽因却更符合我们今天“富养女儿”的期待 , 她是真正把富养转化成了“高起点”和收益一生的“高姿态” 。
而陆小曼却把富养当成了“挥霍” , 挥霍了钱财与容貌 , 挥霍了才情与爱情 , 挥霍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与人生 。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都是富养的女儿 , 差别到底在哪里?女儿又到底应该如何富养?
林徽因、陆小曼: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文章图片
林徽因和陆小曼 , 从小都接受当时最优质的教育 , 后来俩人在诗歌、外文、绘画、钢琴上的造诣也是各有所长、难分伯仲 。
那么她们的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答案也许就在教育的目的和境界上 。
陆小曼受到的教育 , 是那个年代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 。 家有一名媛 , 不仅意味着貌美婀娜、修养高贵、风华万千 , 更是豪门之家的“象征”和“荣耀” , 甚至可以通过她在社交场合的游走 , 为家族带来更深的权利结合、更大的社会影响和实际利益 。
所以那个年代里 , 很多富贵之家的女儿 , 都自小被按照名媛的标准、向着名媛的方向打造 , 这样的富养教育 , 带着功利和虚荣色彩 , 不但附庸风雅 , 也显示出父母的自私——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则不同 , 他是一个清官 , 犹如清风一缕 , 满身正气 。 他还喜欢结交文人雅士 , 自己也工诗文墨法 。
所以说 ,。 这目的和境界是为了带给女儿什么?便是找到一生的志趣 。 这个志趣有了 , 女儿一生的路也便定了、稳了 , 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
比如林长民在林徽因16岁带她游历欧洲 , 使她在“放眼看世界”的过程中 , 对不同的建筑形象和设计艺术大开眼界 , 建筑也由此成为她一生的志向和兴趣 。
富养女儿 , 根本上其实是为孩子创造更丰厚的条件 , 使孩子可以有机会“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积累学识修养 , 也在这个过程中 , 在更广阔的世界里 , 发现和找到自己一生真正的志趣所在 。
志趣 , 绝非一份工作、一项谋生手段、一份经济来源可比 , 它是人一生的灵魂 , 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所在 , 可以让人当下有着眼落脚处 , 长期有奋斗的梦想 。
没有这份真正的志趣 , 就会如陆小曼 , 即便养尊处优和衣食无缺 , 精神世界也是荒芜而寂寥的 , 需要拿更多的声色来填满 。
林徽因、陆小曼:都是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文章图片
陆小曼爱漂亮的衣服 , 常常穿着华服忙着赶场、听戏、打麻将 。 民国的名媛们 , 在置衣打扮和上层交际上都不遗余力 。 她们的生活 , 迷恋于奢华和耀眼 。
比如与陆小曼有“南唐北陆”之称的唐瑛 , 就有一段相关记录:她有十口镶金大衣箱 , 昂贵的裘皮大衣挂满大橱;
最喜欢的一件旗袍 , 上面镶满红宝石和金丝线;有专配的裁缝;但凡法国贵族小姐所有 , 她一应不缺……时髦和前卫水平 , 旁人无法企及 。
林徽因呢?也是个极其爱美之人 , 但是她更有品味 。 相关的记录是这样的: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