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荣格曾说:“与其做好人 , 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 。 ”
在努力做“好人” , 努力追求别人承认的同时 , 我们是否已经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追求完美的虚幻下 , 是不完美的内心 。
你是否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你的身心
都感觉到非常疲惫
每天都感觉到很累
浑身没有任何干劲
整个人的状态都很“颓”
如果你也有以上这种情况
那你可能陷入自我内耗中了
本文图片
内耗的人常常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面对问题没有信心尝试解决无法解决对比他人自我怀疑攻击自己
对自己非常不自信 , 内心很敏感 , 遇到事情总是想逃避 。 不愿意面对现实 , 总是停留于过去或寄希望于未来 。
更多的会在现实生活中显现:没有资格得到更好的——资格感缺失
什么是不配得感呢?所谓「不配得感」 , 就是一个人总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美好的东西 。
我们很熟悉那句经典名句: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本文图片
爱包容了一切感情——也包括那些我们努力掩饰的想法和感情 。
内心的批评和自我否定
当有新的机会来临 , 本能告诉自己 , 抓不住 , 即便抓住也做不到完美 。 不配得感的人 , 常常是低自尊的 , 他们内心拒绝“相信恩典” , 也不愿意尝试新的机会 。 在看似安逸的舒适圈里 , 却总是无法找到自我价值 。 也许从童年到成年 , 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在反复对你说:”你不值得” , 或许有些人还会悲观地认为这就是“命” 。
没有人能做到完美 , 就如孩子永远达不到父母的期盼 , 而父母也总是做不到孩子心中最佳的形象 。
与其执拗于虚幻的完美 , 不如撕开虚伪的面具 , 看到不完美的内在 , 才能活得自如 。
本文图片
为什么你活不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想活成什么样子;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却没有行动 , 或者盲目行动 。
【|我不完美:接受自己不完美,才会接受一切】人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 苦难的环境会让我们知难而退 , 舒适的环境会让我们放任自流 。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 但我更乐意安于现状 。
本文图片
看看你对完美的执着:是否与成长经历有关 。
如果是因为童年创伤而导致的完美主义拖延行为 , 先看到那份创伤是如何影响自己的 。
通常这些创伤的背后与严厉、高标准的父母有关 , 父母经常采用批评式的教育 , 使得孩子不愿意面对失败 , 他们对失败会有灾难化后果的想象 。
觉得若自己这次失败了 , 自己也会就此完蛋 。 (自我脑补画面)
后来 , 多数行为往往就成了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 , 用来逃避风险 。
一个人是如何成为完美主义者的?
先是父母对他们有很高的要求 , 后来他们会将父母的严厉和高要求内化 , 变成自己对自己的严厉和高要求 , 即便那时父母已经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 , 他们也无法对自己降低要求 , 就像他们拿着一根绳子进行自我捆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我不会期待永远,但我会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
- 长大以后才懂的句子 我不知道我怎么突然对你变得如此铁石心肠
- 布罗茨基说过:“勿让未来惊扰你 我们要接受自己的好,接受不一样的自己
- 纪实:癌症晚期的二叔,他不愿再接受治疗,绝食六天后离世
- 在最近比较火爆的电影《哪吒》当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但是我们可以掌握我们的运
- 儿媳|“你周末住我家,试试看能不能做我家儿媳”“阿姨,我不配”
- 我不配 “你周末住我家,试试看能不能做我家儿媳”“阿姨,我不配”
- |我,不完美,但理直气壮
- 上床 “最近很火的「泡良族」,你能接受吗?”
- 养老|73岁老人病床上发问:我不过是想多存点养老钱,为啥子女不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