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二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图片|K叔 ?
“食猪脚姜要讲咩啊?”主人家笑容满面地提醒小客人 。
“添喜添喜!”在甜醋的鼓励下,小客人反应奇快 。
在那一口偏甜的醋酸里,有着生命的延续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图片|K叔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三月春生,藠头从土地里青青绿绿地冒出个尖儿来 。云南的姑娘们知道,这时候该挖点藠头去做糟辣椒了 。
在交通不便的年代,云南人养成了以酸代盐的习惯 。在云贵高原生长的人,虽然爱酸,但却少用醋 。丰富的植物资源让他们发掘出酸味的不同演绎方式 。
自家产的辣椒剁碎,和春日的藠头、大蒜、仔姜一起放入土坛,加盖注水密封,一个月之后,打开土坛,便是开胃的酸辣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图片|xing xing ?
每一家的辣椒配比都不一样,百家百酸,百辣百香 。五花肉切丁,煸成金黄焦脆的方块,炒入还滴着酸汁的糟辣椒,热辣酸香地浇在松软的米饭上 。吞一大口,酸和辣飓风一样席卷味蕾 。
“给你寄了糟辣椒,可别吃外头的老干妈了 。”
苦于水土不服的游子,总会在一罐老妈自产的糟辣椒里重焕生机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图片|雷小厨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为了争取生存下去的机会,人类的适应力是无穷无尽的 。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黔南地区的人们端出了一锅极其勇猛的酸——臭酸 。
活鱼入坛,是臭酸的传统制法 。在告别生命之前,活鱼猛烈的游动让土坛里的各种酸料充分混合,让酸味更加鲜活 。初次接触臭酸火锅的人,难免要皱起眉头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图片|《沸腾吧火锅》 ?
“没办法啊,这个锅一烧起来,街坊邻居的是有些不满意,但毕竟还是要生活的 。”经营臭酸火锅的林姐,觉得酸涩也是生活的常态,“它是闻着臭,吃着也挺香 。”
在荔波县,臭酸火锅值得配鲜嫩的食材,五花肉,猪大肠,滑豆腐,红薯尖尖,豌豆苗,油辣椒,每一口都似乎重新打开了味觉的认知 。
辣椒 中国人吃酸,是藏在骨子里戒不掉的味道
文章图片
图片|《沸腾吧火锅》 ?
林姐的臭酸火锅店马上要交给儿子接手了 。“熬臭酸汁那味道真不太好,但我妈辛苦了这么些年,总不能让它的店砸我手里 。”林姐的儿子这样说,“坚持做着,说不定我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味道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