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电影《0.5毫米》剧照 。
其实 ,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 , 人类的意识总是难以改变 , 或者说比社会的变化滞后几步 , 能改变的部分极其有限 。
“这里采访的五十岁左右的妻子们 , 都是接受战前教育的人 。 也就是说 , 贤妻良母主义的教育在她们身上留下了很重的痕迹 , 这种意识在她们心里根深蒂固 , 很难被推翻 。 而这种植根在心里的想法 , 与其说是意识 , 不如说是一种情结 。 即便理性分析后明白一点点 , 但感情上她们还是无所适从 , 难以逾越 。 就算社会发生了变化 , 她们还是抱着旧观念生活 。 ”
【|还没迈入老年的日本女性,成为了老龄化社会中最无助的牺牲品】比如 , 本系列里第三个案例中的千鹤子 , 她对婆婆和先生毫无怨言的付出 , 就是基于心里的这种观念 。
又该如何解读这种付出呢?X先生这样说:
“日本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价值观以及别人的评价 。 即便他们内心有自己的价值观 , 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 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 可一旦涉及需要奉献的情况 , 他们还是会觉得这是‘为了自己的奉献’ , 因为可以帮助自己成长 , 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比如 , 希望让先生觉得自己是好老婆 , 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是坏儿媳……他们不断用别人的评价来规范自己 , 等到发现先生出轨 , 自己被背叛的时候 , 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原本 , 自我牺牲就是自我表现的表里不一 。 ”
和千鹤子有类似想法的妻子不算少数 , 她们在先生的开心、先生的成功喜悦里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 也十分满足于这种“间接人生价值” 。 X先生进而讲到 , 是日本的企业利用了妻子们的贤内助作用 , 不断壮大了自己 。
然而 ,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妻子们 , 不应该永远把先生的喜悦当作自己的目标 , 也不能始终满足于把自己束缚在家庭生活里 。 X先生提醒道:“其实想想是很简单的事情 , 男人难以忍受一直做没有创造性的工作 , 过单调重复的人生 , 女人也一样 。 她们也有‘发展权’ , 希望让自己不断成长 , 不断进步 。 如果把她们局限在家庭生活里 , 强行剥夺她们的机会 , 其实也是践踏了她们作为人的权利 。 ”
“女性一旦进入各种社会关系 , 就不单单只接受先生的评价 , 她们会受到很多人的评价 , 进而不断提升自己 , 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 如今 , 大家都开始追求这样更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了 。 以此为前提 , 我们才能继续探讨眼下面临的照顾痴呆老人的课题 。 ”
和X先生的对话聊到这里 , 我们展开了对看护老人现状的讨论 。
本文图片
电影《0.5毫米》剧照 。
何为更有质量晚年的土壤?
“每个人都从婴儿开始成长 , 每个人也都会迎来自己的老年 , 衰老是人类无法避开的事实 。 可是 , 有很多日本人都有这样的潜在心理 , 认为要是不会变老就好了 , 能不去看望老人就不去 。 甚至还有人认为 , 把钱花在老人身上是浪费 , 因为他们的经济效益太低……”
X先生一面指出日本人对待衰老的态度失之偏颇 , 一面又揭示了另一个问题 , 那就是在日本这个国家 , 大家一方面觉得衰老是丑陋的 , 因为老人不产生价值 , 但另一方面 , 大家表面上看起来又十分尽职地赡养老人 。
有数据显示 , 和美国、英国、丹麦、波兰、南斯拉夫(注:南斯拉夫于一九九二年解体 , 但本书成稿时南斯拉夫仍然存在 。 )这五个国家相比 , 日本人和老人住在一起的比例是最高的 。 从这个数字似乎可以推断出 , 日本人与老人相处得比较好 。 但另一个数据显示 , 和老人分开居住的情况下 , 日本人的子女和老人见面频率最低 。 这说明了什么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冯晓琴|《心居》听到顾老太太的遗言,才懂她对晓琴的苛刻里藏了多少关切
- 父母|老了,若想住在儿子家,要提早考虑好这3个问题,否则追悔莫及
- 印度 该国“一打老干妈”,就能抱得美人归,为何单身男性无动于衷呢?
- 卫英雄|重温《陀枪师姐》,过气车神与美女老板娘,中年爱情也太好磕了吧
- 生命 地球最古老的生命,为何突然全部消失?科学家有了惊人发现
- 导游 老年人喜爱的“跟团游”,为什么不受年轻人待见?看完你就知道了
- 酋长 部落最“幸福”酋长,22岁就拥有102个老婆,生活却意外很烦恼
- 闪电衰老之谜 罕见闪电衰老之谜,23岁越南少女瞬间衰老70岁科学无解
- 风雨 这个侗寨一脚跨三省,一年要过100个节日,古老的风雨桥世界闻名
- 认识时间再长的老友,也别轻易在这3方面有往来,你有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