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亲子关系中,尤为明显 。
课题分离,意味着父母能够分清楚「孩子的事」和「自己的事」 。
因为,真正让关系产生隔离和疏远的,恰恰父母和孩子之间过于紧密的共生关系 。
文章图片
为什么要「课题分离」?
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女孩倩倩正读大一,她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同时也不知道要换什么专业好 。
“我只能照着他们的安排走,可是我却永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
倩倩说,从初中开始,父母很少鼓励她,她再怎么努力,母亲总觉得她成绩不够好、不够听话 。
甚至以学业繁忙为由中断她练琴,逼她把所有时间用来学习,考取重点高中 。
她父母是在贫苦中长大的孩子,没文化、没背景,她母亲常叹息“如果当年没从初中辍学就好了” 。
倩倩很清楚,父母让自己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更多的是在弥补当年的遗憾 。
文章图片
她想当音乐老师,但拗不过父母,最终只能选择不喜欢的专业 。
如今,她每天都沉浸在痛苦中,很少打电话给父母,假期也很少回家“因为只有躲着父母她才能好受一点” 。
我也理解,倩倩父母或许想用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可谓用心良苦 。
但是,忽视孩子的兴趣,擅自替孩子决定专业和职业,何尝不是一种越界呢?带来的,便是孩子和父母的相互折磨 。
《正面管教》中说: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
很多父母认为“他是我的孩子,我就要对他负责”,事实上,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里——把「孩子的人生」当成了自己的课题 。
亲子关系并非含混不清,而是有着清晰的边界 。
模糊了边界,也就打乱了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成长节奏 。
职业咨询师@程兰 对一个客户印象深刻,那个女孩在国外留学5年回国工作,想让程兰进行面试指导 。
文章图片
程兰发现,之前的学生客户都是自己先了解公司,再把情况告知父母,但是这个女孩和别人不一样,“从简历修改、面试辅导、公司的选择,所有的细节基本上都是爸爸询问,再传达给女儿” 。
尽管父亲并不懂女儿所从事的行业,但他一直替女儿做着选择 。
她觉得这个爸爸很负责,但和女孩接触多了之后,她不再这样想 。
“女孩的很多能力都明显欠缺,她很难去进行发散性思考,你想告诉她一个东西,就必须要把这个点揉得很碎告诉她,她才会理解 。比如,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有什么用,如何做等等” 。
这位父亲帮女儿从小到大包揽了一切,让女儿失去了最宝贵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失去了对人生的掌控权 。
文章图片
可以说,他用爱“杀死”了孩子 。
孩子想从事什么职业,过一种怎么样的人生,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
然而太多父母固执认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妄加干涉孩子的课题,这样很可能造成割裂:
父母觉得自己操碎了心,孩子却不买账;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居》:看懂了李安妮的离婚和再婚,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心居”
- 顾清俞|《心居》一副救世主姿态的顾清俞:施母对她的冷眼相待,太明智
- 冯晓琴|《心居》海清饰演的冯晓琴,想法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很有烟火味
- |《心居》顾清俞勉强接受展翔的追求,冯晓琴干瞪眼,却无可奈何
- |观众吐槽《心居》顾清俞:大方给婆婆花100万,却没给奶奶请护工
- 顾昕|《心居》大结局:顾昕入狱,葛玥为挽救婚姻,下了好大一盘棋
- 心居|《心居》:一场家宴闹剧就像“照妖镜”,谁是好谁是坏,一目了然
- 顾昕|《心居》大结局:“大老虎”养出傻白甜,她的遭遇给女人上了一课
- |《心居》今晚大结局,顾昕冯茜茜私会,葛玥微笑面对,观众:离谱
- |心居大结局:顾清俞展翔恋情背后,暗藏三个雷,两人能笑到最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