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中成长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为什么你害怕妈妈生气?( 三 )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为什么你害怕妈妈生气?
文章图片
1.在人际关系冲突中,他们会体会强烈的几乎能淹没自己的悲伤与难过 。
如果父母将情感破裂却不离婚的责任推给孩子,比如父母常说“不离婚还不是为了你”,将冲突归咎于孩子,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恐慌 。2.人际关系在冲突中的走向同样会让人们感到深深的恐惧 。胡慎之指出,如果妈妈异常情绪化或情绪抑郁,孩子费尽全力讨好她,哄她,安抚她,但是她依然对孩子不理不睬,这会让孩子深陷恐惧,好像妈妈要被自己杀死一样 。
这还包含了另一种恐惧,即孩子需要妈妈照顾,妈妈不开心,孩子就得不到照顾 。孩子不愿在与妈妈的互动中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害怕这种坚持会导致自己与妈妈的关系陷入糟糕的状态 。3.维护和修复人际关系的成本很高 。
为了避免严重的后果,老好人宁愿“息事宁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藏在心里,不愿去正视它们,表达它们 。正如我买水果去讨好那个恨我的女同学一样,我害怕与妈妈的关系陷入无可挽回的局面,成为她口中的不孝的孩子 。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为什么你害怕妈妈生气?
文章图片
察觉和坚持自己的想法才能避免成为老好人老好人没有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总是以他人为重,但是这样并不能让别人真正把自己当成朋友,反而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因此,要避免成为老好人,最关键的是要察觉和坚持自己的想法,正视自己的感受和价值 。如何才能做到有主见,有独立精神,坚持自己的想法?胡慎之在书里给了方法,我归总为三条:1.持续自我成长,与妈妈分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不完全认可母亲,并意识到她们也会犯错,会无所适从,会力不从心时,反叛母亲是一个人成长的痛和必修课 。
当面临选择时尝试告诉自己“我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付出相应的成本,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充满力量 。
我知道我无法改变母亲,但是我想要改变自己,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修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
我知道母亲的愤怒并非完全由我而起,而且她的要求并非总是合理的 。因此,与她产生观念冲突的时候,我即使依然恐惧,还是坚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
那个时刻我不再依赖于她,因为我知道我内心的安全感不再来自于她,而是来自我自己,即使离开了她,我也有能力让自己过得很好 。
我知道这是一种与母亲必然的分离,也是每个人成为独立个体的必经之路 。2.保持好奇心,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胡慎之在《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一书里指出,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即使犯了错误也要保持探索的决心和热情 。而人与人的差异在于价值观的不同,不在于好坏对错,不必怀疑自己的价值观 。要勇于尝试和与自己发生冲突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为什么你害怕妈妈生气?
文章图片
3.厘清对妈妈的愧疚,厘清应由谁对人际关系冲突负责世间最难的事情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里 。与其费尽全力改变他人,不如厘清界限,分清责任 。区分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妈妈的事,划定边界,只要自己做的事情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就不必自责 。妈妈的不满只是不能接受彼此的差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