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上海「当日常被打破 」:我们都曾经轻视了日常的意义

策划、撰文 / Chris
编辑 / KY主创们
一个多月过去了,上海还在居家隔离 。
编辑部的同事们纷纷怀念起了每天通勤上班的日子 。
“没想到我会有梦到在办公室上班,醒了还特高兴的一天 。”
我想了想,上一次自己如此怀念两点一线的生活,还是在汶川大地震 。
那时学校停了很久的课,也迟迟没有复课的通知 。还是小孩子的我,从最初不用上课的兴奋,渐渐也感到了对未知的茫然和恐惧 。
第一次觉得每天能够背着书包上学的日子是幸福的 。
现在的居家办公,我又体会到了当年的那种心情——平时不曾留心的日常,在特殊的日子显得格外可爱 。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日常」 。
心理健康 上海「当日常被打破 」:我们都曾经轻视了日常的意义
文章图片
心理健康 上海「当日常被打破 」:我们都曾经轻视了日常的意义
文章图片
平日里,我们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 上海「当日常被打破 」:我们都曾经轻视了日常的意义
文章图片
「日常」积极的力量
“每天清早被闹钟叫醒、赶地铁、点外卖、上班,这样的生活我太爱了!”
如果平时你听到有人这样说,你可能觉得离大谱 。
但如果这是出自一位刚刚经历了重大变故的朋友之口,好像就可以理解了 。
就像英国作家柯南道尔说自己厌倦“枯燥的日常”那样,平日里,我们往往只能感受到它的单调和乏味 。
【心理健康 上海「当日常被打破 」:我们都曾经轻视了日常的意义】而只有在日常秩序被打破,我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我们才开始体会到它的好处——意识到它曾带来的积极力量 。
心理学研究表明,日常(Routine)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 。
1)例行的日常带给我们可感知的现实安全感
人们总是喜欢强调日常和习惯的无聊,却往往忽略了日常秩序带给我们生活安全感的重要性 。
发表在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的一项研究发现,家庭日常秩序有助于缓解儿童的冲动/多动(HI)和对立违抗症状(ODD)的特征(Lanza & Drabick, 2011) 。
心理健康 上海「当日常被打破 」:我们都曾经轻视了日常的意义
文章图片
在家庭日常秩序较低和较高的儿童中,教师报告儿童多动/冲动(HI)和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症状之间的关系 。截图自Lanza, H. I., & Drabick, D. A. (2011). Family routine moder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 impulsivity and 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symptoms.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9(1), 83-94.
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家庭日常秩序有助于调节儿童的冲动/多动(HI)水平 。同时,低水平的家庭日常秩序可能会导致儿童ODD症状的风险 。
因此,规律的、有秩序的家庭日常能够让儿童感到更安全,因为ta们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回想一下你的原生家庭,你的安全感是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安排的规律日常作息呢?
心理健康 上海「当日常被打破 」:我们都曾经轻视了日常的意义
文章图片
2)例行的日常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发表在The Lancet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与各种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包括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等(Lyall, 2018) 。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91105名参与者7天的活动数据,导出了昼夜节律相对振幅变量,以评估“休息-活动”周期的昼夜节律被打乱的程度与各种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