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到五十岁,哪怕再落魄,也要远离这3种“圈子”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圈子”的学语是“人际关系” , 指的是人与人通过交往与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 , 在一段时间中 , 彼此会借助思想、感情、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吸引、抗拒、合作和领导的互动关系 , 是一种处于文化制度模式中的社会关系 , 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距离远近 , 个体对他人心理倾向的反应等等 。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 , 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层次和心理状态 , 而不同的年龄 , 也需要不同的人际关系来作为加持 , 但是人到50岁的时候 , 即便自己人生落魄 , 也要远离这三种“圈子” 。
|心理学:人到五十岁,哪怕再落魄,也要远离这3种“圈子”
本文图片

倚老卖老的圈子
倚老卖老者通常具有非常高的自尊 , 并且其心理承受能力会极低 , 通过贬低他人 , 来抬高自己的心理地位 。
并且以自己年龄作为自己的资本 , 和这一类的人会被“心理同类”化 , 降低自己的自我标准 , 而提高对社会的要求度 , 从而形成自我的封闭状态 , 无法接受他人的质疑 , 将自己放在时代和家庭的中心 , 试图以“活得年龄久”作为自己控制他们的资本 。
经常和这种“圈子”的人交往 , 会提高暴躁的概率 , 并认为所有人都是对不起自己的 。
追逐名利的圈子
|心理学:人到五十岁,哪怕再落魄,也要远离这3种“圈子”
本文图片

追逐名利是人性的本能 , 但这种本人是依赖于自身实力的提升的 , 在人到50之时 , 各方面的实力都在下降 , 那么这个时候的圈子 , 表面上和和气气的 , 看似相互扶持 , 实际上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
人过半百 , 再过分的追求功名利禄其实意义已经不大 , 并且可能会伤及到自己的子孙 , 钩心斗角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
投机取巧的圈子
上有老 , 下有小的50岁 , 并且伴随社会退休年龄的下降 , 很多人是非常有压力的 。 那么这个时候 , 有很多人会混迹各种投机取巧的圈子 , 希望能够在自己尚能工作的时候 , 采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发财和赚大钱 。
|心理学:人到五十岁,哪怕再落魄,也要远离这3种“圈子”
本文图片

但是这种圈子往往是引导你走向歧途的深渊 , 并且50岁的年龄 , 如果没有强大的家庭资源作为加持 , 那么很有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
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人生的“圈子” , 它不仅代表了我们的交际网 , 更代表着我们的“心理社会发展” 。
埃里克森(Eriksson)认为 , 一个人的一生是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的 , 那么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
这种演变称之为“行为侧化” , 其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 分别是四个童年阶段 , 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 每一个阶段都有其需要完成的任务 , 并且每一个阶段的都发展都是需要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完成之上的 , 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 从而形成一个人的完整“人格理论” 。
|心理学:人到五十岁,哪怕再落魄,也要远离这3种“圈子”
本文图片

心理社会发展认为 ,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行为 , 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一种文化力量的结合 ,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 , 当任务得到恰当解决之后 , 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
在50岁的时候 , 我们逐渐摆脱青年阶段 , 步入中老年阶段 , 那么如果这个时期不懂得更新自己的“圈子” , 仍然纠缠于那些会拖累自己的圈子中 , 则会得不偿失 , 即便自己目前十分落魄 , 有一些“圈子”仍然是要远离的 , 否则会让自己的中老年阶段十分糟糕 , 从而影响自身下一阶段的发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