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俞敏洪对谈尹烨:阅读给人心灵带来健康正向的影响;在书中寻找心流的状态( 三 )


我发现你做演讲的时候很多古诗文也是信手捏来 , 你不仅仅精通科学和生物 , 而且人文功底相当深厚 , 你是怎么做到的?
尹烨:知识其实没有文理 , 我们两个没有交流过读书 , 但是习惯是高度的趋同 , 在生物上叫做趋同演化 , 也就是说我们都以一样的方式 , 来帮助自己去做演化 。
其实我在38岁以前更多是看我的专业的书 , 但是38岁以后 , 我确实看哲学书 , 包括看一些文学书 。 因为我觉得这些先贤们在过去走过的路 , 能给我非常多的一些感悟和触动 。
俞敏洪:这是不是意味着你的思维高度或者思维模式切入到了另外一个层面 , 因为只读专业书籍的话 , 最后能够挖的深度和广度反而是有限的 。
在专业水平达到了一定境界以后 , 再上升到哲学高度回过来来看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时候 , 反而能得到一些新的感悟和感受 , 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你的人生境界或者对于生命的看法进入了另外一个层次 。
有些物理学家都开始研究宗教 , 这是不是表示对人终极命运的一种关怀?
尹烨:对 , 其实我们都一样 , 就是你的已知圈越大 , 知道的越多 , 反过来讲 , 你不知道的就更多 , 所以读书不会让我们变成全知全能 。
读书唯一的作用是让我不害怕未知 , 是在面对未知的时候 , 你有能力去弥补你的未知 。
最近有一本书叫《大脑传》 , 它里边写了一句关键的话“我对大脑一无所知” , 你不能光看专业书 , 光看专业书 , 你真的就看成了一个书柜了 。
我们在在逻辑上或者在数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做正交信息 , 比如说南北向东西向这叫正交信息 , 因为这两个方向完全没有在一个方向上 。 所以正交信息越多 , 我们对那件事情的笃定性就会越强 , 因为它又被确定 。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尝试一个全新的领域 , 就是为了使得我们的三观 ,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能够产生一种更加的笃定 , 那这个笃定的本身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会了 。
反过来讲 , 我承认我渺小 , 我承认我要跟众生、要跟万物去获得一种平等 , 来解决我这一生的一个不惑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我们人类具有宗教性 , 也就是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即规律性) 。 不管是爱因斯坦 , 还是牛顿 , 我们都一样 。 你再聪明 , 边界之外就是你不知道的东西 , 所以这个过程中你会明白 , 你越知道的多 , 你的反噬就越厉害 。
但怎么办?我们可能就要重新去跟自己谈判一下 , 我们也许不需要都知道 , 但只要进一寸我就有近一寸的惊喜 , 我多讲一段我就多讲一段的自信 , 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变成了一个自己跟自己比 , 我只跟昨天的我来比 ,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洽的状态 。
我们怎么去获得跟外界的自洽?
我经常说要探索天地的宏伟 , 你才能感受到人类的卑微 , 真正到大山去看一看几十米高的树 , 一个人去爬一个很高的山 , 去在山海之间体验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感觉 。 然后你就会明白 , 原来众生是平等的 , 进而就会有一种超脱生死的达观 。
俞敏洪: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放得心平气和 , 不凌驾于一切之上 , 也不自卑到尘土 , 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 甚至不光是人与人之间这种关系 。
人与人之间关系 , 首先是平等关系 , 其次是互相之间的谦让关系 , 互相之间的帮助关系 , 互相之间的和平相处的关系 。
但是你刚才说的那个观点更加深刻 , 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外 , 人与生物界、人与大自然、人与植物和生物的(关系) , 对于生命的尊重和互相之间的平等关系 , 其实对我们也是一种开悟的根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