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要懂得享受人生( 二 )


至于第二个问题 , 争点不是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 而是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所以这是一个实际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问题 , 对于“人生的目的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 , 人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观念和价值标准 。 我们为这问题而争论 , 便是这个缘故 , 因为我们彼此的价值标准都是不同的 。 以我自己而论 , 我的观念是比较实际 , 而比较不抽象的 。 我以为人生不一定有目的或意义 。 惠特曼说:“我这样做一个人 , 已经够了 。 ”我现在活着——而且也许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 , 那也已经够了 。 用这种眼光看起来 , 这个问题便变得非常简单 , 答案也只有一个了 。 人生的目的除了享受人生之外 , 还有什么呢?
这个快乐的问题是一切无宗教的哲学家所注意的重大问题 , 可是基督教的思想家却完全置之不问 , 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 神学家所烦虑的重大问题 , 并不是人类的快乐 , 而是人类的“拯救”——“拯救”真是一个悲惨的名词 。
这个名词在我听来很觉刺耳 , 因为我在中国天天听见人家在谈“救国” 。 大家都想要“救”中国 。 这种言论使人有一种在快要沉没的船上的感觉 , 一种万事俱休的感觉 , 大家都在想全生的最好方法 。 基督教——有人称之为“两个没落的世界(希腊和罗马)的最后叹息”——今日还保存着这种特质 , 因为它还在为拯救的问题而烦虑着 , 人们为离此尘世而得救的问题烦虑着 , 结果把生活的问题也忘掉了 。
人类如果没有濒于灭亡的感觉 , 何必为得救的问题那么忧心呢?神学家那么注意拯救的问题 , 那么不注意快乐的问题 , 所以他们对于将来 , 只能告诉我们说有一个渺茫的天堂;当我们问道:我们在那边要做什么呢 , 我们在天堂要怎样得到快乐呢 , 他们只能给我们一些很渺茫的观念 , 如唱诗 , 穿白衣裳之类 。 穆罕默德至少还用醇酒 , 多汁的水果 , 和黑发、大眼、多情的少女 , 替我们画了一帧将来快乐的景象 , 这是我们这些俗人所能了解的 。 如果神学家不把天堂的景象弄得更生动 , 更近情 , 那么 , 我们真不想牺牲这个尘世的生活 , 而到天堂里去 。
有人说:“今日一只蛋比明日一只鸡更好 。 ”至少当我们在计划怎样过暑假的生活的时候 , 我们也要花些工夫去探悉我们所要去的地方 。 如果旅行社对这问题答得非常含糊 , 我是不想去的;我在原来的地方过假期好了 。 我们在天堂里要奋斗吗?要努力吗?(我敢说那些相信进步和努力的人一定要奋斗不息 , 努力不息的)可是当我们已经十全十美的时候 , 我们要怎样努力 , 怎样进步呢?或者 , 我们在天堂里可以过着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 无忧无虑的日子吗?如果是这样的话 , 我们在这尘世上学过游手好闲的生活 , 比为将来永生生活做准备 , 岂不更好?
如果我们必须有一个宇宙观的话 , 让我们忘掉自己 , 不要把我们的宇宙观限制于人类生活的范围之内 。 让我们把宇宙观扩大一些 , 把整个世界——石、树和动物——的目的都包括进去 。 宇宙间有一个计划(“计划”一词 , 和“目的”一样 , 也是我所不欢喜的名词)——我的意思是说 , 宇宙间有一个模型;我们对于这整个宇宙 , 可以先有一种观念——虽然这个观念不是最后固定不移的观念——然后在这个宇宙里占据我们应该占的地位 。 这种关于大自然的观念 , 关于我们在大自然中的地位的观念 , 必须很自然 , 因为我们生时是大自然的重要部分 , 死后也是回返到大自然去的 。 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历史都给我们许多良好的材料 , 使我们可以造成一个相当良好的观念(如果我们不作草率的推断) 。 如果在宇宙的目的这个更广大的观念中 , 人类所占据的地位稍微减少其重要性 , 那也是不要紧的 。 他占据着一个地位 , 那已经够了 , 他只要和周遭自然的环境和谐相处 , 对于人生本身便能够造成一个实用而合理的观念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