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在一座森林里 , 住着一个乌鸦、鸽子和其他鸟禽 。
有一天 , 乌鸦心事重重 , 打算择日离开这座森林 , 准备提前向鸽子道别 。
鸽子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呢?”
乌鸦难为情地回答:
“我也不想离开的 , 但这里很多人都对我极为不友善 , 嫌弃我的叫声很难听 , 也许这里根本不会有人欢迎我留下来 。 ”
鸽子听罢 , 沉思一会 , 然后温和地说:“我的朋友 , 你如果不正视自己的问题 , 那么不管往后你到了哪里 , 都没有人会欢迎你 。 ”
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定律 。
本文图片
鲁迅说:
“必须敢于正视 , 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 ”
人生在世 , 不要做掩耳盗铃之人 , 要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 , 更要做一个敢于正视一切的人 。
其实 , 一个人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 就是敢于正视自己 。
反之 , 一个人若是一遇到问题就逃避 , 习惯了让别人、让全世界都来迁就自己 , 纵容自己 。
那么毫无疑问 , 这样的人放在现实当中 , 是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价值的 。
而这样的人 , 在这一生之中 , 注定也会过上平庸且无趣的生活 , 如同一潭死水般 , 了无生趣 。
本文图片
1:正视缺点
有人说 , 一个人之所以可以变得越来越完美 , 在于他越来越懂得找出自己的缺点 , 然后 , 改正它 。
让我们试想一下 ,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带着完美的心态去对待任何一件事、一个人 , 那么现实会给他多少的失望和失落?
退一万步讲 , 如果生活当中的一切都按照他的心愿来进行 , 那么这样千篇一律的生活 , 岂不是很无趣?
一切都早已准备得完备且无需任何操作和花费心思的话 , 那么久而久之 , 生活一定是枯燥无味的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小时候吃惯了父母做的拿手好菜 , 认为那是全天下最美味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 心安理得地享用了漫长的一段岁月 。
然后 , 当我们步入了社会 , 开始要走向独立的时候 , 一日三餐需要自己亲自去解决时 , 就觉得自己做啥啥不行 , 吃啥啥没劲 。
再等到哪天父母都逐渐老去了 , 自己在尽孝的时候为父母精心准备的三餐的时候 , 我们会发现:
曾经父母做的饭菜很好吃 , 但现在吃到自己亲身做的饭菜 , 也会很好吃 。
本文图片
父母年轻的时候 , 自己无需动手去解决一日三餐 , 并且在成长的过程里 , 觉得在做菜这件事上 , 相比于父母 , 自己的缺点就明显了 。
但是 , 当哪天我们真正明白了 , 其实一个人若是正视自己的缺点 , 用心地做好一件事 , 不用多久 , 效果也会很不错的 。
只要用心 , 自己也能够做出一桌子让父母吃得开心幸福的菜色 。
只不过 , 现在大多数的人 , 尤其在年轻的时候 , 都喜欢依赖身边的人 , 习惯依附在他人身上 。
他们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 , 而不愿正视自己的缺点 , 甚至直接无视自己的缺点 。
然后 , 脸皮厚、不知廉耻地享受着别人的“果实” 。
在这个世界上 , 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 , 但如果你明知道自己缺点在哪 , 而且也知道它很严重 , 却依旧不改的话 , 那你就是愚蠢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和林子祥官宣恋情前叶倩文对他深爱:他很豪,送礼钱超出自己身价
- |我们委屈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背叛人性
- 健听女孩|作为整个家庭的耳朵,她必须放弃“成为自己”的机会吗?
- |胡列娜凭什么叫嚣唐三?身为武魂殿圣女,她的资本不全靠自己
- 1、人这一生无非在做两件事儿:谋生和谋爱。|最尴尬的莫过于,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
- 内心强大与我们内在思考模式息息相关 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 有时间么?有人或许会说 趁着自己现在有时间,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人生
- 有时间么?有人或许会说 岁月催人老,莫要等到时光终结的那一刻,才惊觉自己错过了很多
- 百人口 如何通过“镜中我效应”,找回真正的自己?
-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话题:“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其中有个高赞的评论:“忘不掉 放下吧,是对自己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