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我可以谈论些什么?( 三 )


你会说 , 生命可以调节自己 , 适应环境(马克思所谓“改造世界”) 。 但是“适应”这个词语太主观了 , 它本身就是以生命为前提的 。 举个例子:人类为了适应寒冷 , 所以发明了衣服 , 衣服帮助我们适应了寒冷 , 是因为它让我们更舒服 。 但是我把我的茶杯放在冰天雪地里 , 它并没有被冻碎 , 有没有可能说明这个小家伙对低温很适应 , 以至于它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 只需要静静待着就好?
这当然是玩笑 , 我只是想说 , “适应”这个词太主观了 , 到底适应不适应 , 旁观者没有足够的发言权 , 所以我们不知道一个不会说话的东西到底适应不适应 。 “适应”是从“生命”这个概念中分析出来的 , 生命可以定义“适应” , 但“适应”不能定义生命 。
你又会说 , 生命体都是有细胞的、有蛋白质的、有核酸的…… 。
这么说当然是对的 , 但是请注意我们在探讨“生命” , 而不是“生命体” , 你可以用生物学知识处理后一个问题 , 但是对于前者 , 自然科学永远搔不到痒处 。
|关于生命,我可以谈论些什么?
本文图片

生命似乎是这样一类问题:扰攘的答案越多 , 反而越不知道自己关于它想知道些什么了 。
种种探索的失败 , 让我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迄今对生命的思考 , 最后不是隔靴搔痒就是缘木求鱼?
我似乎找到了一些原因:
从方法层面讲 , 我们混淆了两层含义上的“生命” 。 一层含义是指作为生物物种的特性的“生命”;另一种是作为个体状态的生命 。
从第一层含义讲 , 新陈代谢、繁殖、自我更新等等都是生命的具体展开 , 反过来说 , 这些特征综合起来就是生命 , 被称为“生命活动”、“生命迹象” 。 这当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 , 但这里的生命是作为一个生物群体 , 其呈现出的客观的、外在的特征 , 与其相对的是“非生命” 。
但问题却出在了另一个层面的生命上 , 因为当我们问“什么是生命?”时 , 更想知道的是作为一种个体存在状态的生命 , 与其相对的是“死亡” 。
|关于生命,我可以谈论些什么?
本文图片

这个层面的生命为什么难以回答?我猜想这不是方法问题 , 而是立场问题 。
我们好像永远也无法定义生命 , 就像永远也无法定义“我”这个概念——我们常常用“我”这个词 , 但当我们说到“我”时 , 到底在指什么?这个词的普遍性意义到底是什么?
包括“生命”在内 , 很多概念就像卷心菜 , 虽然是一个实在的东西 , 但是直到剥完最后一层 , 你也找不到一个独立的内核来安顿它——这些词的功能不是指代 , 而是描述 。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和“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视角 , 而不是视角下某个具体的被观察物 。 换句话说 , 我们的思考和言谈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 它们天然地不能作为对象去思考和描述 。
【|关于生命,我可以谈论些什么?】我作为主体去考察主体性 , 和我作为生命去考察生命 , 这有着不可克服的困难 , 因为这二者都是我们自己洗脱不掉的身份 。
要想理解主体性(即“我”) , 就必须作为客体去理解 , 但这是不可能的 , 因为理解本身就是种主体性活动 。 同理 , 要想理解生命 , 就必须站在非生命体或死亡的角度去理解 , 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
那么关于生命 , 我们到底能想些什么?或者能说些什么?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