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碧欧莱雅等美国“大宝”来到中国变“奢侈品”( 二 )


例如:某奢侈品的CIF价格为400美元(1美元=6.4元人民币),进口关税税率15%,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税率30%,那么计算一下结果——
CIF价格:400$×6.4RMB= 2560RMB
进口关税:2560RMB×15%= 384RMB
增值税:(2560RMB+384RMB)×17%=500RMB(取整数)
消费税:[(2560RMB+384RMB)÷(1-30%)]×30%=1261RMB(取整数)
“也就是说,商品CIF价格为2560元人民币时,完成进口所要支付的税金总额为2145元人民币,已经达到了商品CIF价格的80%以上 。这件CIF价格为400美元的奢侈品,最后在中国的售价至少是4705元 。”李军说道 。
他介绍说,目前国内的奢侈品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境外的价格水平:平均比法国高72%,比美国高51%,比香港高45%左右……高税率确实成为导致进口奢侈品价格高的一个关键要素 。
过度追捧让奢侈品水涨船高
“重税只是‘奢侈品’国内加价的理由之一,除去税点因素,国内的奢侈品比国外的价格还要高20%左右 。”李军告诉采访人员 。
对价格差异问题,COACH发言人、COACH国际部零售业务总裁Victor Luis去年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称,国外名牌存在价格差异是中国市场上一个普遍的现象 。事实上,导致价格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交通运输费、市场营销开支、门店开张的开支及门店运营费用等都是导致COACH产品在中美两地售价不一致的因素 。
加之,“我们在美国已有70年的历史,COACH在当地市场上是首屈一指的第一品牌,所以具有规模效益,然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市场中,我们尚未具备这些优势 。”Victor Luis称,在中国及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中,COACH产品的售价大概只有欧洲传统奢侈品价格的一半,“我们的定价基准点比欧洲奢侈品品牌低” 。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也就是说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追捧乐此不疲,自然就抬高了它们的价格,不愁卖 。甚至有的消费者认为,价格高买不起的就是奢侈品,国外一些品牌也顺应国内消费者的心理,把价格抬得高高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婷告诉采访人员 。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奢侈品在中国除了富豪在消费外,另一些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本身并不具备追求奢华的经济能力 。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主流群体过于年轻化,集中于25到45岁之间,平均比欧洲的奢侈品消费者年轻了15岁,比美国年轻了25岁 。而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个人财富的4%,但中国的一些消费者,却用40%甚至更大的比例去购买奢侈品 。
“我有个员工一个月工资2300元,人家却省吃俭用攒了两个多月的工资,买了一部iPhone4s,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与咱不一样了 。”济南一家广告公司经理董先生向采访人员感慨道 。看来,奢侈品之所以在国内能够消费高涨,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消费观念的差异 。加上一些“拜金”“炫富”“攀比”“崇洋”等观念,过度追捧让奢侈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
本土品牌
只有看人吃的份
“没有国内产不了的面料,皮革的也好,棉麻的、化纤的、混纺的等等,我们缺的是过硬的品牌,这也是为什么国外一些大众化的牌子一到中国就‘狮子大开口’,甚至成为奢侈品的一个原因 。人家卖的就是牌子 。”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夏志林此前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奢侈品之所以在国内大行其道,品牌积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婷介绍,一些国外品牌甚至是大众品牌之所以进入中国后能晋级成为一线奢侈品,也在于优越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传达的某种精神和部分国内的消费者达成了一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