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姿淇|透过眼镜看到生活另一面

冼姿淇|透过眼镜看到生活另一面
本文图片

《你的目光》,王威廉著,花城出版社2022年3月版,58.00元 。
□赵婷
王威廉的新作《你的目光》以眼镜设计师何志良、冼姿淇的情感故事为主线,呈现当下城市青年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 在这部作品中,王威廉一改以往冷峻、怪诞的写作风格,用温情脉脉的笔触勾勒出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与平常情感,写下一个难得的“大团圆”的故事 。 在《你的目光》中,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再呈现出剑拔弩张的对立姿态,叛逆的人物逐渐脱去了刺猬的外衣,开始与世界和解 。 而和解的契机,就是“戴上了眼镜” 。
对于视力问题高发的现代人而言,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 眼镜作为光学器件,本身就起着调节人类所见世界的作用 。 王威廉在此基础上,将“眼镜”提炼为一种文学隐喻 。 眼镜在小说中充当着情感介质的角色,调节着人类看世界的方式,也调节着人与世界的关系 。 就像何志良设计“度过”的初心——“眼镜陪伴着我们,调整着我们跟世界之间的关系,是清楚一点,还是模糊一点,还是遮蔽一点,就是让我们度过时好受一点 。 ”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目光》可以理解为一部成长小说——被生活磨去热情、感到失望的青年,在眼镜的帮助下,再次看到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与希望,也过滤了生活中的些许残酷,最终重拾生活的信心,成为真正的自己 。
身世坎坷的冼姿淇是在“变态”温度的锻造中成长的 。 年少时幸福的四口之家因为兄长的锒铛入狱变得支离破碎,母亲几近疯癫、父亲苍老不堪,家庭陷入窘境……面对这样的家庭剧变,未经人事的小女孩只能害怕地逃离 。 这个十五岁的少女努力考上了女子学院,然后几近疯狂地拼命赚钱 。 她做过家教,在家庭作坊中做过服装设计,甚至经常与女工挤在狭窄的房间同吃同住……冼姿淇以近乎自虐的姿态艰难谋生 。 然而,经济状况可以改善,家庭带给她的压力与焦虑却无法逃脱 。 残损的家庭仿佛是上天施予她的魔咒,家庭的变故像一场永远不会醒来的梦魇,禁锢了她的整个青春 。 冼姿淇这种状态的改变得益于一副新眼镜 。 她用自己的“第一桶金”为自己换了一副更清晰的眼镜 。 戴上新眼镜后的她如获新生,不仅眼前的世界变得清晰,自己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坦然 。 站在古海岸边,透过新眼镜注视世界的冼姿淇,终于选择与世界握手言和 。 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冼姿淇前往香港求学,开始了自己眼镜设计的生涯,并一步步形成了自己的设计哲学 。 眼镜设计对于冼姿淇而言,已不再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是她疗愈自我、确证自我的方式 。 最终,创伤痊愈的冼姿淇在血缘的感召下选择回到了广州 。 这一次,她不再逃避,她选择勇敢地疗愈整个家庭的创伤 。
眼镜对何志良生活的改变则更加复杂 。 比起一往无前的阿姿,最初的何志良缺少一份突破自我的热血和勇气 。 何志良是卡夫卡笔下格里高尔的现代翻版,全家挤在一个小房子里,每日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承担着支撑家庭、帮衬家人的重任……但这位生活在深圳的“格里高尔”并没有囿于家庭的捆绑与生存的困境,而是走出了一条诗性的“变形”道路 。 这条道路,正是由“眼镜设计”这把钥匙开启的 。 何志良从小说伊始那个肥胖、麻木、茫然地重复着生活轨迹的眼镜店主,蜕变为了一名怀揣着理想与激情、奔走在奋斗之路上的眼镜设计师 。 体形与身份上的改变只是表象,何志良内在的精神嬗变更值得关注 。 小说创造性地进行了文体融合的实验,在叙述之余,插入了何志良的设计笔记 。 这14副眼镜设计的过程其实就是何志良对感情、生活、传统等方面态度转变的过程 。 “凝视”“醉眼”“江声”与何志良的情感生活息息相关 。 何志良逐渐改变了自己悲观的爱情观,从之前的情伤中走出来,一步步走近了阿姿、爱上了阿姿 。 “追忆”“茂盛”“客心”“世居”“安心”的设计是何志良重新理解父亲的过程,也是他重新认识传统的宗族文化的过程 。 从开始质疑以父亲与围屋为代表的传统宗族文化,到最后重新在客家文化中找到精神的皈依,这一过程凝结着何志良对历史的重新体认 。 “无穷”“世界的目光”“新价值”则寄托着他对未来美好的想象 。 在一步步自我探索中,何志良摆脱了自我束缚,不再沉溺于眼前的所见,抬头看到迎面而来的“世界的目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